要,朱棣又缺乏文臣,故而让他们留任,稳住六部。
徐闻听说,新任礼部尚书是李志刚,原本是太子朱标的东宫臣子,第一时间投靠了朱棣。
寒暄了一阵,几个老臣留下礼物,就此告辞。
救命之恩,他们此生难忘,此番登门拜谢,算是投效徐闻。
虽说过于明目张胆了,总比往后在朝中被靖难功臣们欺负打压的好。
有越国公这尊靠山,以后的仕途会舒服很多。
怕皇帝知道后不悦?
不存在的。
身为读书人,知恩图报,那是基本操作。
而且,归根到底是皇帝赦免了他们,他们能感恩徐闻,自然也会感恩皇帝大恩,更加忠心。
朱棣身为皇帝,自然明白。
这也是徐闻见几个老臣的原因。
徐闻招来王力询问:“韩克忠和王恕的情况如何了?锦衣卫有去骚扰他们吗?”
王力一听,笑道:“有国公爷护佑两位大人,锦衣卫没敢乱来。”
徐闻微微点头。
如此甚好。
此刻大局未定,自己不方便去见以往同僚。
于是书信两封,分别给韩克忠和王恕,让他们务必不要抗拒新皇,尽量主动投效。
他特别说明,新皇并非武夫,而是有大抱负的明君,远非建文帝可比,尔等拭目以待!
几日后,永乐皇帝重新任命六部九卿官员。
六部尚书人选果然和徐闻猜测的那样,一点没变。
至于都察院,则由陈瑛执掌,升任左都御史。
陈瑛本是监察御史出身,洪武二十八年升任山东按察使,建文元年被调任佥事,和徐闻几乎前后脚抵达北平。
在北平期间,陈瑛被燕王府收买,给朱棣暗中传递情报。
后来被人揭发,以勾结藩王罪名被贬去广西大山里。
如今燕王登基,陈瑛自然受到重用,一回来就位居二品,与六部尚书平起平坐。
徐闻与陈瑛不熟,担心此人执掌都察院嘴炮部门,以后对自己有威胁。
故而采取手段,将好友王恕弄进了都察院,担任二把手右都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