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四海商会的名义将招标拿下,你们这些商会成员,只要有钱就能参与进来。”

    “不过有些话我要说在前面,如果想要参与分包,那么最少也要两百里起步。”

    “而且如果想承包更长路段,那么在两百里的基础上,每六十里为一个单位。”

    听到魏武一开口就两百里,在场的商会成员全都愣住了。

    这么长的距离,那要垫进去多少银子才能把路全部修完?多少是有些为难人了。

    看到这些人脸上的表情,魏武也猜到他们在想什么,于是便开口解释了一句。

    “这不是我为难,而是为了你们的收益着想,两百里是最快能回本的长度。”

    魏武说完后,商会成员互相对视了一眼,随后其中一人站起身来。

    “侯爷,我们不是担心收益问题,而是担心,拿不出那么多钱来修路啊!”

    早就猜到肯定会有人说这个,所以这人刚说完,魏武把话茬接了过来。

    “关于投入的问题我已经算过了,算上材料和人工的支出,大概需要两万五千两银子。”

    “以你们的身家,基本都能拿出来这些钱,更何况这段时间水泥也赚了不少吧!”

    这些人都是当初参加过科技展的人,能够参加科技展,身家就低不到哪里去。

    拿个两万五千两银子出来不难,更何况魏武还是以自己的成本来计算的。

    要知道这些人全都有自己的水泥工坊,他们使用水泥的成本比魏武低得多。

    至于这两万五千两银子是怎么来的,其实也很简单。

    根据魏武的计算,加上人工和材料,修建一平方米水泥路的价格大概是八十文钱。

    那么修建一公里的成本就是八十两银子,当然这是现代的长度三维。

    换算一下,现代一百公里等于古代两百里,那么总体费用就是八千两银子。

    但这只是长度,魏武对于水泥路的设想宽度是三米,八千两乘三就是两万四。

    只是别忘了,这是魏武根据自己计算出来的,实际上这些商人的水泥成本比他低。

    就这,魏武都还多说了一千两预算,用于防范计划之外的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