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长安做官期间,也许一直在尽量调和各方的争斗。】

    【后来见到李榷、郭汜倒行逆施,贾诩还以母亲病逝为由,一度辞官不干了。】

    【而等到他俩翻脸,兰州开始陷入混战之后,董卓的另外一个旧部张济,就是后来偷袭曹营的张秀的叔叔带兵进入长安进行调停。】

    【在这期间,贾诩一直在尽心帮助张济,尽全力平息战争。】

    【后来贾诩的努力依然没能挽回局势,自此之后,贾诩也不愿意再和李榷,郭汜等人为伍。】

    【他直接去投奔了另外一位老将段威,但可惜这人不待见他。

    然后他又回去投奔了张济,他投奔不久之后,张济就死了。

    之后就开始辅佐他的侄子张秀,没过多久就发生了那场宛城之战。】

    【原本在贾诩的建议下,张秀已经准备带着麾下军队,投靠曹老板了。】

    【但是曹老板进入宛城之后,却非要强纳张秀的婶娘。

    这个事件上当时很多张秀旧部,都觉得非常恐惧。】

    【担心未来曹操会坑他们,所以最后贾诩为了自保,只能给张秀出主意。

    让张秀忽然起兵,杀了典韦和曹昂等人。

    不过宛城之战结束之后,韩旭依然主张让张秀投靠曹操。

    最终在官渡之战以前,因为贾诩的建议,张秀这才彻底投靠到了曹操这边。】

    【而从这个时候开始,贾诩开始在曹操的麾下效力了。】

    ……

    贾诩到现在为止都没毛病啊,是一个正常谋士该给出的建议。

    比如说我们喜欢典韦,而典韦就是在贾诩的建议下,被张秀所杀。

    那么。

    就绝对会对贾诩有意见。

    站的立场不同,所看的问题也不同。

    而贾诩背着毒士的名声,也干不出白衣渡江这种事啊!

    而且客观上来讲。

    贾诩这个人绝顶聪明,把人性摸的极为透彻。

    三国时期所有的谋士,贾诩的结局是最好的。

    而且还是寿终正寝,没有被任何人迫害。

    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