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打算让安禄山当宰相。杨国忠知此立即劝阻道:“安禄山虽有军功,但他目不识丁,怎能当宰相。如果发下制书,恐怕四夷皆轻视朝廷。”唐玄宗李隆基只好作罢,改任安禄山为左仆射。至此,安禄山与杨国忠以及唐王朝的矛盾更加尖锐激烈,以至于后来反叛一触即发。
安史之乱爆发后,杨国忠露出得意洋洋的神色,说:“现在造反的只有安禄山一个人,将领和士兵都不想造反,不过十天,必定把安禄山的头颅传送到长安来。”唐玄宗李隆基信以为真,大臣们面面相觑大惊失色。由于安禄山的反叛日趋严峻,唐玄宗李隆基计划御驾亲征,下制令太子留守代管国事,又在朝堂上宣布此事,杨国忠非常恐慌,叫韩国、虢国、秦国三位夫人游说杨贵妃,让她口中含土向皇上请命阻止,事情就此作罢。
哥舒翰率兵镇守潼关,叛军长久不得进。当时形势也向有利于唐军的方向发展,各地捷报频传,令唐玄宗李隆基重新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杨国忠不停地在一旁煽风点火,要求唐军兵出潼关,与叛军决战。唐玄宗李隆基听信杨国忠的谗言,由此潼关失守,哥舒翰被擒,河东、华阴、冯翊、上洛的防御使都弃郡逃跑,各郡的守兵都溃散,战场形势急转而下。
天宝十五载六月,叛军攻陷潼关,长安危在旦夕,唐玄宗李隆基决定逃往四川避难。当走到马嵬驿时,将士们又累又饿,加之天气炎热,拒绝继续前进。江浩然坚定地跟随太子李亨,恰似一棵挺拔的青松,在狂风暴雨中屹立不倒。李亨在灵武登基后,江浩然更是成为其不可或缺的重要谋臣,在诸多重要事务和军事决策上,为李亨指引方向。他不仅在战略规划上似一位高明的军师,为李亨出谋划策,还如一位勤勉的园丁,协助李亨处理政务,成为唐肃宗李亨时期至关重要的近臣。宦官高为士和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等一致认为,除去杨国忠的时机已成熟。于是由陈玄礼出面对将士进行煽动,说这场叛乱全是由杨国忠引起的,杀了杨国忠就可止息叛乱。
这时,有二十多名吐蕃使者在驿站西门外堵住杨国忠的马头,向他要饭吃。被激怒了的士兵们立即上前将他们包围起来,大喊:“杨国忠与吐蕃谋反!”杨国忠大骂众人想要效仿安禄山造反,士兵回答说:“国贼就是你,还说什么别人?”此时,禁军骑兵张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