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屈尊归来 > 第33章 粽香源大唐,端午诗赋浓(7/8)
的,所以古人认为这种东西可以续命。丝绳续命,当然是人们在端午节表达的一种美好愿望。那长命缕,如同一道绚丽的彩虹,缠绕在人们的手腕上,仿佛在诉说着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粽子、长命缕,这些端午节俗不独出现在玄宗的御宴之中,在民间也很普遍。那么,宫廷的端午御宴有何特别之处呢?有的。张说的诗中写道“助阳尝麦彘,顺节进龟鱼”。为何要尝麦子和猪肉呢?原来,《礼记·月令》中说,孟夏之月,君王“乃以彘尝麦”;季夏之月,要“命渔师伐蛟、取鼍、登龟、取鼋”。《月令》这一篇文章,讲了每个月君王要做些什么,吃些什么,对后来的影响很大,一直影响到了唐玄宗的端午御宴。《月令》说夏天要就着麦子吃猪肉,要进龟等水产,所以这些东西都出现在了玄宗的端午餐桌上。

    其实,《月令》不仅影响了君王的行为,还影响了整个社会。前面说到“俎龟角黍”,不就是民间的端午节俗么?甚至作为粽子的“角黍”,也有《月令》的影子。在唐玄宗的时代,粽子馅儿一般用大米,不用黍米,但人们还是习惯把它叫做“角黍”,可能就是因为《月令》中说仲夏之月,“农乃登黍”,君王要“以雏尝黍”,即就着黍吃小鸡肉。

    在唐朝,端午节的时候,除了会宴群臣之外,还经常赏赐衣服。有一年端午,张九龄就转寄给被流放在夜郎的李白两套罗衣,李白为此写了一首诗:“张衡殊不乐,应有四愁诗。惭君锦绣缎,赠我慰相思。鸿鹄复矫翼,凤凰忆故池。荣乐一如此,商山老紫芝。

    无独有偶,杜甫也曾写过一首《端午日赐衣》:“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日赐罗衣,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所以李白、杜甫这样的大诗人,拿到了轻罗衣衫,还是激动地写了首诗。而端午之所以会有赐衣的习惯,主要原因还是入夏天气变得热了,要换成夏天穿的轻薄衣裳,君王就给群臣赐衣,以示恩宠。另外,《月令》中也说仲夏君王开始换上薄纱衣服,这些文字也有可能影响了后世的赐衣制度。

    写端午赐衣,可能还是花蕊夫人的这首《宫词》比较有情调:“端午生衣进御床,赭黄罗帕覆金箱。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