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河北道,表明了唐玄宗时期对地方行政管理的进一步细化,以及河北道在当时的政治地理中的重要地位。
此时的宫殿之中,气氛仿佛凝固了一般。江浩然朗读完诗句后,没有直接去写书法,而是静静地站在那里,他的目光平静而深邃,仿佛能看穿这世间的繁华与沧桑。而唐玄宗李隆基看了他的诗后则陷入了沉思,他想起了开元盛世时的大唐,那是何等的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四方来朝。自己那时心怀壮志,欲将大唐推向更高的巅峰,可如今,却在这温柔富贵之中,渐渐迷失了方向。
贵妃娘娘察觉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异样,她那如秋水般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忧虑。她轻轻走到唐玄宗李隆基身边,那轻盈的身姿如同翩翩起舞的蝴蝶。她轻声问道:“陛下,可是这诗句有何不妥?”唐玄宗李隆基微微摇了摇头,叹道:“此句甚好,只是让朕想起了许多过往之事。”
江浩然见状,微微躬身道:“圣上,此句正是臣对圣上与贵妃娘娘的期许。大唐能有今日之盛世,圣上功不可没。然盛世之下亦需警醒,臣愿圣上与娘娘能不忘初心,在这繁华之中仍心系家国。”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如同洪钟大吕,在宫殿中回响。
唐玄宗李隆基听了江浩然的话,微微点了点头。他看着眼前的江浩然,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这个年轻人,不仅才华出众,而且心怀天下,实乃大唐之幸。他站起身来,走到江浩然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江爱卿,你的这首诗朕很喜欢,你的心意朕也明白。朕定不会辜负你的期望。”
高力士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这一切,他的心中也充满了感慨。他看着江浩然,这个年轻人在这宫廷之中展现出了如此卓越的才华和不凡的见识,让他不得不佩服。他非常清楚,未来这个年轻人一定前途无量,他暗暗下决心,将来联手这个年轻人,一定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十一年之后,杨贵妃的干儿子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在范阳起兵,从而拉开了安史之乱的序幕。这场叛乱对唐朝的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持续了七年多,直到公元 763 年,唐军收复范阳为止。安禄山虽然在安史之乱一年后被刺杀,但这场叛乱之所以能够持续那么长时间,是因为它不仅仅是由安禄山一人发起,而是由一群支持他的将士共同参与的结果。安史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