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般的光辉,似童话中的仙境令人心驰神往。这场盛会国宴,真可谓是大唐盛世中一颗璀璨如明珠、光芒能照亮整个历史长河的奇珍异宝,永远铭刻在岁月的记忆之中。
《端午花萼相辉楼宴群臣》歌舞诗赋书盛会的舞台上,上演的节目一场比一场精彩,刺激得让台下上万多观众掌声、尖叫声,一浪高过一浪,仿佛汹涌得能吞没一切的海浪拍打着海岸,似战鼓擂动震撼人心。然而,如此多人的盛会,现场喧哗不已,以至于将乐队演奏的音乐声掩盖,其实,一大部分人是对李林甫、杨国忠等一些奸臣的怨恨,特别最大不满的是对皇室成员不顾天下百姓的死活,年年加赋税,他们过着荒淫奢侈无度的生活,确吸着百姓的民脂民膏。他们只是借题发挥,故意弄出一点小动作。在唐代天宝三年及此后直至安史之乱爆发前夕,唐玄宗李隆基犹如被迷雾遮蔽了双眼,竟一直重用两大奸臣——李林甫与杨国忠。
李林甫,如同一颗毒瘤,深深扎根于大唐朝廷。他在担任宰相的漫长岁月里,以权谋私,疯狂地把持朝政。此人手段阴险狡诈,通过排斥异己,将那些刚正不阿之士纷纷打压,使得朝堂之上乌烟瘴气。他又蔽塞言路,如同给大唐的政治肌体套上了沉重的枷锁,让真话与良策无法上达天听。他的所作所为,犹如一场肆虐的风暴,将大唐的盛世辉煌逐渐吹散,成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罪魁祸首之一。
而杨国忠,在李林甫这颗毒瘤枯萎后,又以更加嚣张的姿态粉墨登场。他犹如一只贪婪的饿狼,在朝中作威作福。与安禄山势同水火的他,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采用诬告等卑劣手段打击政敌。他的存在,进一步加剧了朝廷的内斗与不安,仿佛在本就摇摇欲坠的大唐大厦下又狠狠挖了一锹。这两位奸臣如同两只蛀虫,一点一点地啃噬着大唐的根基,让曾经辉煌无比的帝国逐渐走向了衰落的深渊。唐玄宗李隆基对他们的重用,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政治灾难,也为安史之乱的爆发埋下了沉重的伏笔,最终让大唐盛世的荣光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黯淡,只留下无尽的叹息与感慨。
唐玄宗李隆基当局者迷,他并不知道此时的盛会已无声无息地敲响了盛唐衰亡的警钟,他掌握的信息大唐天下都是歌舞升平,安禄山起兵蠢蠢欲动,他蒙在鼓里全然不知,他看到这个场景,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