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书中所记载的配方,李若月开始有条不紊地调配起治疗伤口的药物。她熟练地将各种草药按比例混合在一起,然后用石臼捣碎,再加入适量的清水搅拌均匀。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稍有差错便可能影响到药效。
然而,此时的李若月并没有实验对象可以验证自己调配的药物是否有效。但她并不气馁,而是凭借着对师傅医术的深刻理解以及多年积累的经验,根据那一札记录中的病情描述,一点一点地完善着药方。
她不断调整着每种草药的用量和配比,时而眉头紧锁,陷入沉思;时而露出欣喜之色,仿佛找到了关键所在。就这样,在无数次的尝试与失败之后,李若月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近乎完美的配药方案。
就在李若玥正热烈地探讨着那神秘的研究药方之际,那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消息却如同幽灵一般,伴随着时间的悄然流逝,最终降临到了距离匈奴最为临近的一座小村庄之中。
此时正值春季,绵绵细雨轻轻洒落大地,一位年事已高、名叫春雨的放牛老人正悠然自得地驱赶着羊群踏上归家之路。然而,就在途中,一只雄壮的公羊突然间变得躁动不安起来,毫无征兆地猛然冲出了羊群。
对于这样的突发状况,春雨老人起初并未太过在意,只是以为这只公羊或许是一时兴起,想要独自撒欢一番罢了。于是,他便放任这只公羊在四周肆意奔跑,权当它是在巡视属于自己的领地。而那只公羊呢,则像一阵旋风似的,一刻不停地在周边来回穿梭,仿佛这片土地已然成为了它尽情驰骋的舞台。如此情形,对这只公羊而言,早已习以为常。
放羊的老汉手持长鞭,迈着缓慢而坚定的步伐,一直向前赶着羊群。此时,太阳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巨兽吸干了血液一般,渐渐西沉。尽管已是春天,但夜幕降临得依旧格外早。
初春时节,那股刺骨的寒风依然如凌厉的刀锋,一道道地穿透老汉身上略显单薄的衣物,无情地割裂着他的皮肉。这种由倒春寒带来的寒冷,让人不禁打起寒颤。
老汉心急如焚,他实在不愿意再等待那只调皮捣蛋的公羊了。于是,他扯开嗓子,高声呼喊起公羊的小名:“小灰!小灰!快回来啦,咱们该回家喽!”声音在空旷的原野上回荡,带着一丝焦虑和催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