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来,三年五载都顾不上在侵扰他国了。
燕太子丹被张良对秦国的看法吸引了,他终于找到一个认同他的人了。这种疯狂想法,他是不敢和燕王说的,燕王要是知道他有如此胆大妄为之举,一定会竭尽全力制止,甚至会废掉他的太子之位,即便燕王对他宠爱有加,视为储君。
但这样可能给燕国带来灭顶之灾的举动,燕王是断然不会接受的,这个险燕王绝不敢冒,这可是有灭国风险的举动。张良详细介绍了秦王以及秦王家族势力的情况,还有私下打探到的不为外人知道的勾心斗角和你争我夺。
燕太子丹也费心收集秦王的相关信息,但毕竟是通过燕国使节的打探,慑于使节身份,太露骨的询问也不敢出口,所以没有太多秦王内宫的情况和秦国内部势力的情况。大多数信息也就是秦国人尽皆知的传闻。
燕太子丹的刺秦王的想法,和张良不一样,他是为了燕国,他已经预见秦国迟早会吞并燕国,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
张良恨秦王乃至整个秦国,那是国仇家恨。但他不敢奢望匡复韩国,即便秦王被刺,韩国也断无可能复国了。但是能让秦国大乱,借机救出兄长,这对他来说,可能更现实一点。张良感慨自己能遇到荆轲,但是他更庆幸自己能遇到燕太子丹,荆轲这样的侠士百年难遇,而燕太子丹这样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一个国家的储君,为了国家能生存下去,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此等勇气和气概,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遇见一个死士,已属不易,就如聂政专诸,不甘平庸,决意士为知己者死。
而燕太子丹,为了国之存亡,网罗天下之勇士,把身家性命系于一线,那可不是一冲动就能做到的事。专诸之刺,有阖闾伍子胥相助,聂政之刺,有严仲子相助。而刺秦王,比之前者难上百倍。
张良觉着自己营救远在秦国牢狱的父兄,亦属疯狂至极了。但与刺杀秦王嬴政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张良其实不知道,燕太子丹敢想刺杀秦王是被他人蛊惑的,石不当一句世间没有杀不了的人,让燕太子丹立时就为之心动。
张良深深给燕太子丹一躬,叩谢燕太子丹对他的信任,这等大事都敢托付,没有百般的信任张良,是绝不会和盘托出的。也说明燕太子丹看重他,愿与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