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直在找野败。

    温泉边上二分地里的水稻,从第一株水稻长穗开始就让她来来回回翻了好几遍。

    倒是也找到过两株雄性不育株进行了授粉,只是怕不成功。

    穿越前查资料时看见袁爷爷第一次用人工种植的雄性不育株嫁接时以失败告终。

    说是大约“近亲”的关系。

    沈清棠怕自己也失败。

    没想到让她在这时候找到一株真正的野败。

    这株野败上结了三个穗,沈清棠剪下两穗,留下一穗备用。

    水稻杂交就类似给花授粉。

    听起来简单,却一度被誉为“不可能的任务”。

    早在杂交水稻被发明之前,早已经有杂交玉米。

    性质差不多,难度却是天差地别。

    因为水稻粒本就迷你,又是自花授粉的作物。

    往往水稻的花药在伸出内外颖之前就已经开裂,花粉落到自家柱头上完成授粉,完全不需要外来的花粉。

    二分地里的水稻因为种种原因,生长速度并不一样。

    有的才开花,有的已经到蜡熟期。

    沈清棠先找到还在开花的水稻,也就是所谓的母本,先拿剪刀把稻穗上已经完成授粉的穗粒剪掉,剩余的穗粒剪去三分之一露出里面的柱头。

    再拿过刚剪下来的野败也就是父本,把已经开过花的部分稻粒剪掉,留下正在开花的部分,把花粉抖在母本的柱头上。

    为了以防其他花粉对人工授粉的水稻干扰,再把折好的纸袋套在刚刚授粉的两穗水稻上。

    纸袋多往根部套一些,以防水稻上半截过于脆弱,万一折断就功亏一篑。

    另外还有把水稻上的长叶贴在纸袋的外面用细绳捆在水稻枝干上。

    水稻叶比较有韧性,虽然不能起支撑作用,却能帮助稻杆扛风,同样也能避免下方进入昆虫或者其他花粉。

    最后,再把原本开口的纸袋上方稍稍一折,让整株稻穗完整密封在纸袋中。

    纸袋上做好标记。

    杂交水稻最重要的一步算是完成。

    其实杂交水稻最难的部分就是找野败。

    袁爷爷看过十四万稻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