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十二世的三位先祖。长子名钟献,次子名以铃,三子名以键。今叩官王氏后裔所分三支,就是这三祖后裔。
从碧园的兴衰
乐太君三个儿子随母南迁后,“同秉遗传之德性,共受严亲之熏陶,南抵团麓子,目睹山水之胜,亦坚偕隐之志”,遂于叩官庄建从碧园,奉母迁居。用“绍德”为堂号,含继承祖德之意。三子分居后,次子以铃于绍德堂西侧建“闻德堂”,含德高名望之意。三子以键于从碧园东门外以“宜谦”为号建堂,因其长兄钟献以三弟才高气傲而得名。
绍德、闻德二堂并立于从碧园中,东西大道之北,其中绍德堂悬有“甥刘墉书”的堂匾。这是因为乐太君的长女适配为东阔大学士刘统勋,生子刘墉,刘墉题字属向舅家献礼:“刘文清公(刘墉),虽知舅家,足能德服四邻,使宵小却步,独恐万一之失”。刘墉不但亲书绍德匾以赠,还代请朝廷御赐牌坊,以彰外祖母乐太君气节。此坊匾悬门楣,跨大道,路人皆仰。刘墉名震朝野,叩官王氏与其从碧园业因此名声大振,在周边特别是马耳山前,几乎无人不晓!
刘、王二家亲上加亲。刘墉的妹妹嫁于其二舅家的表兄(或)弟。刘墉还作媒将济南茅家巷茅国老孙女嫁于三舅家表弟濬庸,迎亲于新起的“宜恕堂”,乡人称为“前宅”。“刘家四代,皆恳劝王家,出仕于当代,石庵对舅家,尤能多方关爱”。叩官王氏有刘家这样密切的近亲,又与诸城、日照一些望族联姻,只要王家有意为官,那是轻而易举的!但王氏仍依恋于山水园田,尊循“为绍祖德,绝意仕进”“以读书为至乐,谨守‘孝弟力田’之家训。”
该家族淡泊名利,还表现在改村名上。该村原为王家的佃户村,并无寇姓,乐太君来后,以“寇”字不雅,遂改名为“叩官庄”,后因三个儿子爱山水不爱做官,即简称为“叩村”。又因“官”字音相近于“古”字,乡人俗称“叩古庄”。这里三面溪水环绕,又靠山近海,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其后裔在该村延续至今。
据谱中考,从碧园为叩官王氏祖居,创建于清乾隆末年,约在公元1795年前后,位于叩官村西侧,北岭下,约数十亩,外形方正,四周有围墙,东西各有一门。东门外为叩官村,为王家佃农集聚地,有东西村路一条,为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