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正生尽管一千个不愿意调拨领导之间的关系,但他还是没忍住,把汪浩说的话,一五一十全部转告给了陆天明。

    他之所以这样做,并非是想看一场鹤蚌相争的戏。而是出于对山南的担忧,出于一个正义的人的良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山南需要发展。发展的前提是领导必须团结一致。只有把劲往一处使,才有希望达到目标。

    山南县新一届领导的到任,能让人看到希望之光已经绽放出来光芒。

    苦水乡翻天覆地的变化,红色纪念广场的上马。社会治安工作的整顿治理,以及陆天明在人代会上发表的未来山南发展计划纲要,无不体现山南正在迈上一个新台阶。

    于正生有一个强烈的感觉,无论是汪浩,还是陆天明。两位领导都是想干事,愿干事,而且能成事的人。

    特别是陆天明,这个刚踏上仕途的年轻人,心里干净得就像一片蓝天。

    陆天明听完于正生的话,久久没有出声。

    汪浩这种不加掩饰的指责,让他心里很难受。

    其实,在汪浩空降山南时,陆天明心里是十分敬佩他的。

    他知道,汪浩完全不需要来到地方工作,他便能一帆风顺到达他想要的彼岸。

    汪浩出身高贵,家庭背景雄厚。他本人能说会道,形象也很好。在燕京,他有一个别人望尘莫及的圈子。他在圈子里有着呼风唤雨的能力,不说未来可以登顶,至少也是人上人的日子。

    汪浩放弃在燕京优渥的生活环境,只身跑来山南这种穷乡僻壤,只能说明他是个胸怀大志的人。

    汪浩来了山南后,在人代会选举县长的时候,如果不是他强力要求差额选举,他陆天明可能连候选人的资格都不存在。

    陆天明当选,虽然看不出汪浩在其中究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但有一点不能否认,没有汪浩,就没有如今的县长陆天明。

    换句话说,陆天明能当选成为山南县长,汪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陆天明其实并非感觉不出来汪浩在帮他。但是,他心里有个疑问始终没有解开。

    作为同学,他们相处了四年。这四年里,两个人的交往并不深,但矛盾却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