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亲笔书信之后,更是精神振奋,恨不能亲自赶赴河西郡,为皇长孙殿下奔走号呼,效绵薄之力。
“汝等可曾记住皇长孙殿下的嘱托?”
淳于越目光灼灼地看着自己这些时日,自己亲自精心挑选出来的一百二十名儒家学子,语气凝重。
“学生不敢或忘!”
一百二十名学子神色肃穆,大声回应。
“殿下嘱托为何?”
淳于越按剑而跽,苍老的声音回荡在每一个人的耳旁。
“教之以忠孝仁义,教之以诗书礼乐,为国育忠贞干练才,为民养忠孝廉耻之心——”
看着一个个目光闪亮的儒家学子,淳于越满意地点了点头。
环顾众人,揽须而笑。
“如此,则儒家之兴盛,全赖诸君之行!
“诺!必不敢辜负夫子重托!”
见大家士气可用,淳于越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
“老夫前几日,早已经修书一封,亲自回复殿下,接下了殿下的托付——尔等此去,务必尽职尽责,务必配合皇长孙的政令,切记,不可忤逆……”
说到这里,淳于越脸上的笑容收敛,目光殷切地扫过每一个人。
“一切大局为重!为了儒家崛起!”
“诺!”
当天,一百二十名儒家精英弟子,背负行囊,腰挎长剑,心怀理想,朝着河西郡勇敢奔赴……
一切,为了儒家!
虽百折而不回头,虽九死其尤未悔——
身后,山坡上,背负长剑的儒家弟子卓易,调转马车,看向依然伫立远望的夫子,恭声道。
“先生,该返程了——”
淳于越默默地点了点头。
他何尝不知道,那位皇长孙殿下的要求,只是攫取了儒家经义的一部分,但那又如何?
这普天之下,除了河西这等新取之地,又有哪里能像此处一般,一片空白,没有受到任何一家学派的影响?
又有谁人能像皇长孙这样,肯拿出一郡之地,推行儒家学说?
儒家之兴,必自河西始!
……
河西郡。
所有的建设都如火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