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许明阳放在自己这一阵营。
赵青回答道“我已经在联系人了。可是现在情况有些难办。父母一时半会儿不会回到城里来,但是在乡下我已经安排了人。乡下的干部应该不会刁难我的父母。我委托的人也会照顾他们,让他们吃好喝好,不会在乡下受委屈。”
可即便如此,赵青的声音里仍有淡淡的哀愁和痛心。
许明阳回忆书中的情节,猛然想起一件事儿。书中描述,在赵青的父母下乡后三个月左右,大队上的晒谷场着了火,队里的粮食在这场大火之中销毁了一半。
因为这个缘故哪怕后来有镇上的补贴,可队里的粮食依然不够吃。很多社员怨声载道。
赵青的父母处在社会的最底层,那个冬天异常难熬,没有吃饱肚子累出了病症。
如果还有三个月的话,那么也就是说再有10多天那场大火就会发生。
大火烧毁粮食,这不是什么好事。可是危机也是机遇,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这场大火,那么赵青的父母也可能因此获得奖励。
如果再做出点什么突出贡献,赵青的父母能回到城里也不一定呢。
许明阳想到这一层,可是她不知道该如何和赵青说这一点。赵青帮过她找工作,也帮她找个房子,那么自己应该理应回馈赵青一些东西。
如此一来,她和赵青同志之间才算是扯平,她不欠赵青同志的,赵青同志也不欠她的。
“赵青同志,你打算什么时候去看望你父母?”许明阳问。
“过一周左右吧。我会偷偷去乡下看望一下他们。”
“是黑省的沫市吧?”
“对。”
许明阳斟酌着用词,“我都没去过那个地方。听说那个地方景色很好。嗯,以后有时间想去看看呢。”
赵青眼神一亮,“许明阳同志,你真想去看看?”
“溜达溜达吧,就当出门散心了,”许明阳说道。
“那咱们可以一起去,如果以后顺路的话。”
赵青心里狐疑。这个时代农村大抵都是相同的。就说要出去旅游,大家也都是去大城市,很少有人去穷乡僻壤,许明阳同志却偏偏说要去乡下溜达。难不成她也对自己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