骡车,去了镇子的巴扎上,在肉市买了十条大鲤子,一只羊壳朗子,外加十斤的切糕。
原本的习俗还要截红布的,不过对古丽来说,也没什么用,便买了两身衣服。
当然,听人说头一次见面还要带一根甘蔗,寓意感情节节高升,但这个季节甘蔗确实不好找,就算了。
在路过批发铺时又顺带了两条雪莲,两箱伊力特曲,加起来将近五百块钱,苏阳看着堆满的骡车,开心的笑笑。
本来二老就是农村人,又身患残疾,古丽家人虽然不在乎,但是免不了外人说道。
礼多人不怪嘛,到时候也能堵上周围邻居的嘴,农村人最爱唠这个。
买好了东西,苏阳驾着骡车回到村里。
陈菊在屋里跟几个同龄妇女嗑瓜子烤炉子,正扯到谁家爷们的嘟噜大时,看到门外的苏阳走过,便乐呵呵的走了出来。
“阳子,你这买这么多东西,也不说在咱们这拿,都实惠价来的。”
“嫂子,我这可是人生大事,别到时候掏出来雪莲变雷莲,你说我脸往哪放。”
“嘁,净跟你嫂子扒瞎,嫂子啥时候给你弄过假。”
这会儿,在北大窑上工的人也下班回家,密密麻麻一二十口子人走了过来,看到苏阳这一车的货物,七嘴八舌的打听起来。
“阳子,你这只是见个面,婚还没定呢,就买这么多东西,咱们十里八村的你是独一份了!”
“就是,头回见面带几斤切糕就行了嘛,你这标准是按订婚送的吧。”
大家说归说,但还是羡慕死个人。
二婶子看着那满车的好东西,恨自己咋不年轻个二十岁,到时候凭自己这张嘴,也能把这帅小伙说到家里去。
“行了大伙儿,你们快回去休息吧,我就先走了,回头有空,我带古丽跟大家见个面认识认识。”
“那行的嘛,大伙都想见见嘞。”
苏阳赶着马车朝家走去,二婶子撇嘴啧啧道:
“阳子现在真是混出来了,你瞅着一车子东西,得小一千块”
“说那干啥,咱能挣着这份工钱,都是托人家的福。”
忙活完一切,苏阳悠哉的躺在床上,觉得时间忽然就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