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赵武灵王效仿胡服骑射,虽使赵国军力强盛,一时之间威震诸侯,然其好战之性亦由此而生,为沙丘之乱埋下祸根。再如商鞅变法,虽使秦国迅速崛起,终成一统六国之大业,然其法过于严苛,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百姓负担,百姓苦不堪言,商鞅最终落得身死名裂之下场,此等教训,不可不察。”
“论语有言,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此言正是告诫世人,行事需谨慎,改革更需稳健。这便是儒家的中庸之道,意在审时度势,权衡利弊,方能找到最适合当前国情的改革之路。”
“臣以为,大明当前之国情,内忧外患交织,改革之事虽急,然更需谨慎。我辈读书人,当以国家为重,以百姓为本,不可为一时之功而忘长远之计。改革之道,在于平衡,在于智慧,徐徐图之,方能确保国家稳定,百姓安康。”
葛世振反问道:“请教衍圣公,如何徐徐图之?”
孔胤植说道:“自当由点到面,逐步试点,积累经验,待时机成熟再全面推广。如此方能确保改革之效,又能避免动荡之虞。”
葛世振继续问道:“衍圣公言之凿凿,莫非有革新科举之法?”
孔胤植看了他一眼,说道:“推广教化,首先要发展民生,百姓吃饱穿暖,才能将孩童送进学堂读书,因此,臣建议,当下非但不能大肆扩建学堂,反而应适当取缔部分县学。”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侧目,投去疑惑的眼光。
孔胤植继续说道:“读书之费用,对于寒门子弟而言,根本无法负担,若勉强为之,最后只能让整个家族陷入困境。姑且不论成本的问题,倘若人人皆以读书为业,谁来耕作?无粮何以养军?无军何以卫国?无民何以立国?故此,臣建议,先恢复户籍制度,各司其职,农户归田,军户守疆,工商各安其位,如此方能确保国家根基稳固。”
“孔家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虽知变革之难,却愿以身作则,自筹资金,在曲阜设立新式学堂试点,不同于传统科举,此学堂将更加注重实用技艺,如农学、工学、商学等,旨在培养既有学问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栋梁之才。年后,若成效显著,再议是否向全国推广,此乃稳中求进之策。”
葛世振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