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清清对于大长公主与杨太后的谋算丝毫不知情,她的日程已经被繁重的任务填满,几乎快要到了窒息的边缘。
过了正月,办完了太皇太后的丧事,但余波未平,诸多善后事宜仍需她亲自操持。
那些被卷入风波的宫女、太监,无一幸免,全数被贬谪至长平,投身劳役之中。
与此同时,潜藏于京城的突厥细作,也在锦衣卫与绮衣使者的联手追捕下,纷纷落网。
这些人中,唯有那些手上沾满鲜血、罪无可赦者,被依法处以极刑,其余则尽数发配至长平。
咳咳,长平的新城已经在建设了,几万人马去了,都只是堪堪够用。
这,就是个巨大的工地,在没有大型设备的当下,只能靠人力来填补不足。
所以,只要是有需要被流放的人,秦泽煜和洛清清全都给弄去了长平。
其实如果可以的话,洛清清更想亲自去督建。
那可是长平啊,未来大虞朝的新都城。
从迁都,到新城,都有洛清清的心血。
洛清清承认,她骨子里果然是个基建狂魔。
在岭南的时候,青云县、宝顶两个新城的建设,让她深刻体会到了基建的快乐。
然而,与长平这座可容纳百万人口的大城相比,那两个小城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洛清清在规划长平的时候,不仅参照了历史上的名城,更融入了自己的创意与远见。
她设计了朱雀大街,划分了东西二市,规划了一百零八坊,还精心构建了地下排水系统,以及一系列现代化的城市建设理念。
可以说,长平的新城,融入了洛清清太多太多的心血,也有着她的梦想与寄托。
除了这些事,洛清清还要帮秦泽煜筹备出征的事宜。
首要一项,就是粮草。
粮草,作为战争的重中之重,自然是她必须关注的焦点。
“幸好在岭南时,我便已着手培育占城稻的种子。”
经过数年的精心选育与杂交改良,洛清清终于找到了高产、耐旱、成熟期短的优良品种。
虽然这些稻米的口感或许不如传统稻种,但足以满足百姓的基本口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