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论老六,还得是爷爷您呐! > 第235章你想当什么官?(1/3)
    考试未必是最合适的办法,但绝对是最实用的办法。

    毕竟,所谓的乡野遗贤,或者是生而知之的人,毕竟是少数。

    而读书使人开智。

    说一千到一万,这个道理绝对是没有错的。

    大字都不识一个的人,怎么能指望他当好一个官?

    即便是有这样的大才,恐怕大明数千万人口之中,撑死了也选不出来几个?

    而且,如今科举考试,考的是儒家的经义。

    自从汉代的那位大儒提出天人合一的理念之后,儒家就把持诸夏之地的权柄一千余年,从未发生过改变。

    到宋代的程朱理学之后,儒家更是再一次迎来大兴。

    所以,科举取士,这个是没有错的。

    但凡事也要分情况。

    现在大明的朝堂众臣,有一说一,也并不完全是通过科举考上来的。

    比如说,如今的户部尚书茹太素。

    他就是因为在家乡素有才名,所以才被当地的豪族举荐。

    像茹太素这样的官员,实际上还有很多。

    哪怕是之前的丞相胡惟庸,也是因为走了李善长家的门路,才能够混到那么高的位置。

    要不然胡惟庸一个在开国之战中都籍籍无名的人,凭什么让他当丞相呢?

    应天府之中的,大量中下级官员,那成分就更复杂了。

    其中有一多半都跟开国勋贵沾亲带故。

    大多是徐增寿那样的情况。

    接下来朱标就将这些事情给朱寿一一解释清楚。

    说完朱标大笑着对朱寿说道:“所以在我大明朝当官,可不止只是通过科举一道,办法还是有很多的。”

    “不要说你爷爷,你爹我自己,还有你四叔,就有举荐臣子的名额。”

    朱寿眨了眨眼,看了看朱标,又看了看朱棣。

    朱棣立马正襟危坐点了点头。

    废话,堂堂太子殿下和燕王殿下都没有举荐一个臣子的资格,那么普天之下还有谁有?

    当官不就是为他们老朱家卖命吗?

    他们这些主人都点头了,其他人哪个敢反对一句?

    或许是觉得这自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