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郑老板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原本赵志出售这些东西的价钱就高,能掏钱的都是非富即贵的人。
郑老板多加的那四十两,他们那些人根本看不上眼。
郑老板见没有理他,觉得脸上有些挂不住,只好又坐了下来,假装不得已而妥协。
“算了算了,大不了我再多加一百二十两,我出二百两买这个珍珠和补天石。”
周围其他参加拍卖的老板看到郑老板的那个样子,不由得偷笑,开始二百一,二百四十两的往上加。
到最后,赵志的这剩下的五批货物,每一件的成交均价都在五百两以上!
送走了那些富商,赵志在租来的店铺里数着银票,乐的合不拢嘴。
“个十百千万,十万!十多万两的银子啊!这天启城真不愧是富饶之城啊!”
赵志算了一下,自己这一百多人的商队来回吃喝的费用,还有进城住店租店铺之类杂七杂八的费用一除,自己还能落至少十万两银子。
要是把这些银子换成粮食,恐怕都能够晋阳城全城上下几万口人一年的食物了。
换成兵器盔甲,别说什么北蛮人了,哪怕是东蛮西蛮南蛮,哪怕是天上来的蛮人,想要收拾都不在话下。
赵志第一次做这么大的生意,并没有被眼前的利益冲昏了头脑,他深知晋阳城还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急需自己运送物资回去。
天启城离晋阳城有五百多里的路,两个城池的发展完全不一样。
天启城离上京很近,许多来往的客商都会在这里歇脚,贩卖货物,久而久之,这里也形成了大夏国最大的商圈。
赵志手里揣着银票,现在正是隆冬时节,估计天启城里还有不少的粮店。
赵志立刻找到最近的一家粮店,也不管新米陈米,直接就将银票拍在桌子上。
“掌柜的,你们店里所有的米我都要了,赶紧算账!”
十多天后,周玉瑶的那边收到了赵志送来的米,还有赵志带的话,让周玉瑶再安排一些人手过去。
周玉瑶将赵志送来的大米打开,尝了一口,上乘品质的大米。
周玉瑶大喜,这些天,在谭见秋的安排下,大量的长兴城难民涌入了晋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