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陋,但聊胜于无吧。
相比之下,沪海士兵手中的工兵铲可就精巧得多了。
它们属于可拆卸式设计,工兵铲的头子和两截钢棍分别包装存放,需要使用时可以迅速取出并进行组装。
而且这工兵铲的铲子头更是独具匠心。
左边被打磨成锋利的刀刃,右边则布满了细密的锯齿。
既能够用于猛力挥砍敌人,又能轻松锯断木材。
此外如果将其折叠 90 度,还能摇身一变成为一把实用的锄头。
经过半个小时的紧张作业,散兵坑已基本挖掘完成。
然而蜀州兵团这边的进度却明显落后了不少。
只见他们手持的那些大号铁锹显得十分笨拙,加之自身身体素质相对较弱。
即使拼尽全力,速度也难以提升。
张立宪心急如焚,不停地在各个散兵坑之间穿梭往返,大声催促着士兵们加快速度。
要知道沪海兵团的士兵动作之迅捷令人咋舌,而自己这边的速度确实太慢了。
其实这倒也不能完全责怪蜀州兵团的战士们。
毕竟他们所配备的铁锹只是普通材质制成。
不仅前端并非尖锐的尖头形状,反倒是平平的钝头。
如此一来,这种铁锹更适合平整土地、铲运泥土等工作。
而对于挖掘散兵坑这类任务而言,则着实有些勉为其难了。
在这片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机枪阵地和迫击炮阵地正紧张地挖掘着。
战士们奋力挥动手中的铁锹和铲子,将挖出的沙土迅速装进一个个大麻袋里。
这些装满沙土的麻袋被整齐地堆叠在一起,形成坚固的掩体,为后续的战斗提供可靠的防御。
整个机枪阵地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经过一番努力,一个足足有一米深的大坑洞终于出现在眼前。
在坑洞的前方,战士们小心翼翼地扒开一个狭窄的射击孔。
确保机枪手能够拥有良好的视野和射击角度。
在坑洞的边缘,一圈厚实的沙袋高高堆起,仿佛一道坚不可摧的城墙。
沙袋上方,则铺着一根根粗壮的原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