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将手一指:
\"前面不远,小路尽头便是。\"
孙友道谢一声,捺着性子高一脚矮一脚在泥泞小道上挪步。自打开钱庄后,食有肥鲜,出有车轿,日子阔绰了,反倒忘了当年苦处。此时行在乡间路上,感叹丛生,不知究竟为何自讨苦吃?是为了那个貌不出众的方姓丫头,还是心有所图、为计深远?他一时心绪复杂,回答不出。
好容易走到小路尽头,不过有里许路,便额头冒汗,热气蒸腾,暗笑自己娇惯了身子。他见一个茅屋横在眼前,挡住去路,便开口喊道:
\"敢问方大妈可在此?\"
屋里微微响动,出来一位老妇人,头发半白,颧骨高突,眼窝塌陷,衣衫破旧,光景过得很贫困。
\"客官是﹣-\"
\"敝人姓孙,大妈叫我孙先生好啦。\"
\"呵,孙先生,别见笑,我们穷老百姓家,实在不好待客。\"
方大妈忙请孙友入屋,抬一只小木凳,用袖口擦着凳面,唯恐弄污了客人的青绸长衫。
孙友坐定,打量屋里,见屋顶漏光,墙壁裂缝,果然家徒四壁,空空如也,唯有一架木纺车,老妇以纺线为生。
\"方大妈,小红姑娘托敝人带给你一点银钱,表示她孝敬之,孙友掏出十两银锭,交给老妇。”
\"小红,我的儿,她哪来的银子?莫非她……\"方大妈面露惊惶神色,焦急不安。
孙友赶紧安慰道:
\"这是小红姑娘的月工银,凑了两年才这么一点,你别误会。\"
\"呵,小红这孩子,巴望我卖地赎她回家,可至今无人问津,地卖不出价,我可怎么办。\"说着泪水夺眶而涌。
孙友心里一阵酸楚,他从方大妈身上,似乎看到母亲早年的影子。
\"方大妈,听小红姑娘讲,你家祖业田有二十多亩,见今在何处?\"
老妇比划道:
\"屋前屋后,左右两边,都是这块地,地势低洼,常年积水,涝死庄稼,连草也难长。\"
孙友出门举目四望,立刻明白方小红的用意。
这片低洼地,固然不出粮食,却似一只拦路虎,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