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西瓜皮上的青色瓜瓤都被我啃光了。父亲抚摸着我的小肩膀微笑着说:
“别那么馋,多着呢!”
吃完西瓜后,姐姐便单自回去了,而我便在合作社阳台下的土地上拾西瓜子。旁边还有三处卖西瓜的乡邻,每天下午我差不多都能拾半斤,父亲说卖了西瓜子,可以帮我交学杂费,卖多的钱还可以到合作社布匹百货门市里挑买涤纶卡几布为我做新衣服。所以那时拾西瓜子也是我乐意干的一件事,也是很开心的一件事。如果哪一天拾得多一些,父亲还奖励一角钱我在合作社的油盐五金门市里买纸包糖吃。
那时一角钱买八个糖,而门市里的李姐认识我,每次都给了十个,说另外两个是她奖励我的。也许是那时我特勤快,糖吃得多了嘴巴也“甜”的原故吧。吃完糖后,我便把各种图像的糖纸折抚平,装在兜里,回家后夹在课本里,时时闻一闻糖果纸的余香。
暑假期下来,我拾了三十多斤西瓜子,卖了二十多元钱,门市营业员的月工资才十八块钱一个月,在当时的农村,那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合作社那时地区全部统一价格,分五个部门,除了油盐五金与布匹百货门市外还有收购门市,肉食品屠宰门市,饭馆门市。附近高山村,杨畈村,刘塆与匡塆村民,都来合作社选购所需生活用品,往来人员络绎不绝,节假日如现在过春节逢集市一样,热闹繁华的场景,让人很是羡慕。谈起昔日的合作社,也让人特别兴奋。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于一九五四年,经过六十年发展,供销合作社现代流通网络覆盖面迅速扩大,为农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功能日益凸显,成为经营性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公益性服务作用不断体现的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那时农村的自行车还挺时尚,在村庄里不多见,但在合作社门口的沙石公路上常见。一场稍大点雨水过后,沙石路面被洗刷的沟壑纵横,凸凹不平,道路的工人来不及修补平整,便有骑车的人从西俯冲而下,到了被田畈雨水汇聚冲刷的路面,及时刹车便会摔跟头,轻者破点皮,重者有时被摔昏过去。有一位三十多岁的大叔,摔晕以后,父亲便同几位同样卖西瓜的乡邻,抬到路边的树脚下平躺着,并按压胸部让其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