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得有人去大营子沟学一学,他没那么多时间在这儿浪费。
周诚拉走的粮食有大豆、玉米、红薯粉条和土豆粉丝,全都是营养又扛饿的粮食。
跟他一起走的还有陈丰收。
到了县城周诚停下马车去袁家,免得一会儿回到村里袁玉竹问起没法交代。
“姑爷来了,我正要托人去大营子沟跟你和玉竹说一声,我们明日便要去禹州。”
不出周诚所料,袁家的豆腐生意前期还不错,近来大豆价格再次上涨。
原材料价格上涨,豆腐再按原价卖就没赚头,豆腐涨价生意就大不如前。
袁家本就要去禹州谋生,袁夫子老两口身体养的差不多了,如今生意做不下去干脆提前搬走。
“这么快就走,禹州那边安排好了吗?”
袁牧家的房子不大,只是一进的院落,一家四口加老两口能住下,袁攸妻妾儿女成群,过去肯定是住不下。
“早先带了信给玉竹大哥让他给买栋宅子。”
没收到大儿子的回信,袁夫子并不担心过去没地儿住,先在大儿子家挤一挤,买到宅子再搬出去就是了。
周诚便没再多问,说道:“岳父岳母二哥二嫂多保重身体,过阵子有机会我和玉竹去禹州看望二老。”
“诶诶好,姑爷,你们也要多保重。”
袁攸一张圆脸笑的像朵花,腆着脸说:“妹夫,天热豆腐容易坏,这生意着实不好做,能不能再给我们个方子,比如酥饼点心什么的。”
一个月前袁攸和郑氏对豆腐生意信心满满。
豆腐涨价卖不出去,天气热很容易坏,前边挣的钱后边全都亏的一干二净。
白忙活了一场。
袁攸和郑氏实打实的被打击的不轻,就想着再跟周诚再要个方子。
卖豆腐挣不到钱还能做别的营生,实在不行就将方子卖出去。
在古代方子非常重要,不像原来的世界网络上随便一搜一大堆。
周诚不知道袁攸怎么能做到面不改色提出这样的要求。
豆腐方子是他给袁玉竹价值最高的聘礼,如今袁攸上嘴皮碰下嘴皮就说出跟他要别的方子的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