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和现如今的大唐十二卫的将军制度一样。
将军,可以是什么左将军、右将军、前将军、后将军。
他们都只管自己这几千或者几万人,有自己的旗帜。
但不是独立出来的,还是归更高一级的大将军管。
如果某一卫出现上将军,就是代表了,这一卫的上将军统管全部十二卫大将军。
而他所在的这一卫,就是他的直系军队。
例如李世民曾经就是右金吾卫上将军,如果其他十一卫没有上将军,那他就统管全部的军队。
如果出现第二位上将军,那就要分一半给另一名上将军。
李世民把李恪划归给宗正寺下辖,就是因为李孝恭曾经是南方的大都督。
有他在,曾经的老部下们,想不配合都不行。
但凡敢不配合的,李恪都能给这些封疆大吏们两个大大的“大逼斗”,怒吼一声
“你他么的想造反吗?”
这就是善谋者,如果想办一件事,就会全方面的想清楚,全给你铺好了路。
这就是李世民把李恪弄到李孝恭手下,思考的第三重考虑。
因为交州是在大唐的最北方,李恪既然接了这事,肯定就得去当地调查。
李世民是真的不放心这个逆子,他在皇宫都能气自己,出了皇宫在长安更是横行无阻。
但去了地方上就不一样,李世民也不是那种什么都不懂的皇帝,自大的以为地方的官员都会怕皇子。
李世民一家就是地方上的大员,起兵造反得来的天下,怎么会想不到有一些人面服心不服。
尤其南方不是李世民打下来的,曾经还不是自己的封地和管辖。
逆子李恪在长安惹事,那些大臣还会看在自己面子上不计较。
但出了长安,指不定逆子揍人家,人家心怀怨恨怎么办?
魏征前几个月,作为钦差大臣出去,不还被李孝常谋杀。
李世民就希望,逆子出去后惹事的时候,那些地方上的人,能看在李孝恭的面子上,别和逆子计较。
这就是亲爹,嘴上左一句逆子,右一句逆子的,真有事还是想能多帮点是一点。
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