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间,魏齐两国的骑兵数次击穿了怀南军的大阵而过,甚至还有一次冲击到了位于大阵中心的秦浩附近。
然而,他们虽然给怀南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但自身也不好受。
魏齐两国的骑兵能够侵入乃至击穿怀南军的大阵,很大的原因是怀南军大阵并非一个整体,而是由百余个小阵组成。
打个不怎么恰当的比方,这就如同是一条大鲨鱼与许多小食人鱼组成的鱼群之间的差别。
大鲨鱼被鱼叉洞穿,可能会受伤再也无法游走乃至就此而亡,而小食人鱼组成的鱼群面对鱼叉,只会有几条倒霉的小鱼被鱼叉杀死,可其他的小鱼还能游走,还会反击吃人。
问题的关键就是鱼群会不会一哄而散,四处逃命!
很明显,怀南军没有一哄而散,而是按照兵种的不同以小阵为单位有序的展开闪避或反击。
有的小阵主动让开道路,有的小阵从侧面用弓弩或投枪反击,而有的小阵以重甲坚盾正面阻拦,有的小阵眼见敌军骑兵失了速度,立刻挺着长枪上前猛捅猛刺。
这其间,有的小阵被骑兵冲散了,可在骑兵过后,幸存下来的残兵又迅速重新集结成新的小阵。
最倒霉的是那个冲到了秦浩近前十几丈处的齐国百人队,先是被重甲长枪兵所阻拦,然后又遭到轻甲投枪兵的围攻,很快就损失殆尽。
当然,齐国毕竟是上五国之一,其军队的战力还是很强的。
为了消灭这支已经直接威胁到了秦浩近前的百人队,怀南军也付出了伤亡百数十人的代价。
在不紧不慢的战鼓声中,怀南军顶着六国骑兵的游射,冲阵,前行了三里,终于是走完了喇叭口形河谷的广口一端。
此时,较为和缓的河谷已从从宽数里收缩到了不足一里,极大的限制了骑兵迂回游射的范围。
至于冲阵,魏齐两军在损失了近千兵力之后,都选择放弃了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打法。
游射效率虽然比不上冲阵,但伤亡比对于六国来说还是很占便宜的。
就这样又前行了两里,河谷宽度已经收缩到了大半里左右,六国骑兵在两侧与怀南对射时,其战损比已经慢慢持平,且有向着对怀南一方有利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