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句话他能说出三种意思。
但他还是选择自己喜欢的这个解释,“当解释这句话时,我们要从夫子的经历谈起。”
“夫子一生都在教书育人,但他并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一间学堂,而是周游六国以推广和完善自己的学说,为此还请教过老子。”
“从夫子所为来解释这句话,学而、就是学习知识,时、则是经常,习之、就是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实践。”
“而下面这句话中的不亦、应解为忙碌,而乐乎则是非常充实。”
“解释起来应该是,努力学习知识,经常用学到的知识去进行实践,这样忙碌的生活不是很充实吗?”
他对这句话的新解让外面的学子一齐张大嘴巴,而高适和王谅也惊讶地看着他,王韶却心里欢喜,暗道:“先生真乃先生也。”
而刘复怒道:“你这是歪曲。”
陈恪正色回道:“绝对不是歪曲,我有实证,‘三思而后行’这句话背后的故事可以证明我的解释是对的。”
“《论语公治长》记述,‘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夫子让季文子做事前想两遍就行了,还会让他捧着一本书没完没了的看吗?”
这话一出,站在门口、窗外的学子一起笑出声来。
笑声惊醒了高适,抬眼看看窗外,摆手制止刘复继续说话,缓缓说道:“道理不辩不明,各有所思本是发展学术之要,但此时不是辩论的时候,王韶、你做何想?”
他将话题转到王韶身上,让室内的空气顿时紧张起来。
而王韶看向陈恪,见他朝自己眨眨眼,立刻想起他昨晚的话,躬身说道:“学生错了。”
他的态度让众人意外。
高适摸摸胡须沉声问道:“错在哪里?”
王韶恭敬地回道:“先生昨晚对学生说过,‘不要质疑直讲先生的授课内容,这才是太学院判分的标准。’”
他很聪明,将陈恪昨晚说的话进行了修改,这样一说立刻让刘复下了台阶,自己讲的课没错,考进太学院才是关键。
而高适却惊异地看一眼陈恪,收回目光沉吟一番,在众人紧张的目光下缓缓开口,“向刘师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