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娱乐:顶流可以浪,但不能菜! > 第256章 电影是我们的,更是年轻人们的!(1/4)
    用商业电影赚钱。

    用先锋电影保证题材的丰富性。

    这是放眼整个好莱坞的运营模式。

    这时,陈远接着说道:“不过,这种模式并不适合华夏。”

    “至少不完全适合。”

    “华夏电影还不成体系,没实现工业化。”

    “甚至可以说华夏电影根本没进入工业化时代。”

    也就是说,华夏暂时还没有实现好莱坞电影模式的土壤。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个人觉得,其实每个电影人都可以先将注意力放在观众爱看的电影上。”

    “还是那句话,说到底电影就是拍给观众看的。”

    “在赢得了观众,赢得市场之后,再去探索其他的可能性。”

    “在这方面,我觉得冯裤子导演其实做的就很不错。”

    很多人提到冯裤子大概都会有点瞧不上的意思。

    实际上,冯裤子是个很厉害,又很有想法的人。

    在九零年代末到千禧年后的十几年时间里。

    可以说,冯裤子一个人撑起了整个华夏的商业电影。

    而冯裤子在拍商业电影之余,时不时又会拍一些很有想法的电影。

    比如《1942》,比如《我不是潘金莲》。

    这些电影不说票房,不说口碑。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冯裤子的一种自我突破。

    如果冯裤子没“变质”,一直保持着那些年里的心态,一直维持着自己高质量的产出。

    他又何尝不能成为华夏电影界的传奇?

    可惜没有如果。

    “当然,我知道有不少电影人都对所谓的商业电影,有偏见。”

    “这些电影人只想用镜头去展现自我的思考。”

    “这其实也没错。”

    “电影就应该有多样性。”

    “我其实也希望这样的电影人能一直存在,不改初心。”

    只关注自我表达的电影人,其实也有存在的必要性。

    他们的存在可以保证电影的多样性。

    甚至是让电影有新的表现形式。

    这也是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