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湿滑而摔倒。
紧接着,他挥舞手中的军旗,带领着剽悍勇猛的骑兵们如疾风骤雨般向着那些四处逃窜的溃兵冲杀过去。
因为在赫连城看来,这些狼狈逃命的溃兵可都是极为宝贵的人力资源,如果能将他们俘获并加以整编训练,必将极大增强己方的实力。
所以,绝对不能让这样一笔巨大的财富白白流失掉!
随着河津之战的落幕。
硝烟弥漫之中,乔松年面色凝重地率领着所剩无几、不足三千人的残部,匆匆忙忙且略显狼狈地撤退至临汾府。
一路上,士兵们疲惫不堪,士气低落,但乔松年深知此刻形势危急,容不得丝毫懈怠。
抵达临汾府后,他立即奋笔疾书,一封求援信应运而生。
信中的言辞恳切而焦急,恳请清政府速速派遣精锐之旅前来增援。
然而,此时的清政府自身也是焦头烂额,面对曾国潘与李红章在西捻军攻入秦地之时未能及时调遣大军前往支援一事,正大发雷霆,并斥责道:“如今秦军已然全线溃散,根本没有其他可调动的兵力可用!捻匪四处流窜骚扰,简直无处不是贼人出没啊!”
如此一来,整个秦省仿若陷入一片混乱,几乎沦为了捻军以及各路义军肆意驰骋的疆场。
此时此刻,放眼广袤的西北地区,能够真正形成有效战斗力的军队唯有金顺、苏伦堡、林之望以及陶茂陵所统领的那区区两万宁北军。
但即便是这两万宁北军,目前的处境亦是岌岌可危——他们竟然被马潮轻死死堵住去路,难以施展拳脚。
随后,清廷再次下达严令,催促老左迅速率领大军进入陕西地区剿灭匪患。
这道命令犹如一道紧箍咒,紧紧地套在了老左的头上。
然而,面对如此紧迫的局势,老左却显得格外冷静和沉着。他深知此番任务艰巨异常,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于是,他回应道:“如今西边战事万分危急,我既不敢有丝毫耽搁、停留不前,从而贻误战机;也绝不敢轻率鲁莽地贸然前行,以免留下悔恨终生的遗憾。”
正因如此,随着清廷催逼得越来越急切,左宗棠对于入西北作战的各项准备工作反而思考得愈发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