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县衙。
杨元庆已经结束坐堂,在偏厅见了郑平和顾寻阳,陪坐的还有县丞姜昆。
杨元庆用赞赏的眼神看着顾寻阳,开口问道:“寻阳啊,你是怎么判断那汪通不会把手伸到酒坛底部的?”
顾寻阳道:“回大人,学生见堂上二人皆是理直气壮,但其中肯定有一人在撒谎,一个普通百姓不但撒谎了而且还能在公堂之上如此理直气壮,明显就是个惯犯,这种人一般都有些小聪明,而学生这个方法就是专门对付聪明人的,若非是聪明人不可能在严肃紧张的公堂之上还能发现墨汁只能盖住坛底这样的细节。既然是聪明人而且又是惯犯,那必然就会使用这个细节去逃避审查。所以学生就突然想到了这个办法!”
众人听罢,皆有些感慨,此子对人心的把控简直是有些离谱啊。
杨元庆更是毫不吝啬的夸赞道:“真是后生可畏啊!”
顾寻阳自然是谦虚的推辞一番。
聊完了堂上之事。
郑平也便说明了来意,把《三字经》之事一并说了。
杨元庆自然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沉吟一番便命张虎和赵明在门外守着,如果没有重要的事,任何人都不准进来打扰。
一番安排之后便让顾寻阳把《三字经》默写下来。
顾寻阳选择了相信杨元庆,因为杨元庆的口碑,也因为杨元庆治下的安平县的特别。
说实话,这《三字经》如果真递到朝廷,递到当今陛下的手里,封赏那是肯定少不了的。
很容易让人眼红而冒名顶替,甚至给他带来危险。
这跟写几首诗可不同,但现在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越到后面,回忆的时间越长,《三字经》通篇五百多句,合计一千七百余字,顾寻阳背不下来,前面一半写得很快,但后面就越来越慢。
若不是魂穿而来以后,不单是视力听力和感知都强了太多,连记忆力也是莫名的好,他甚至连最前面部分都默写不下来。
三人没有任何的不耐烦,也没有说话,都在默默的喝茶。
时不时的轻轻走到顾寻阳身后看一会,而后又默默的走开,在心中细细的感受这些普通的文字组合在一起所带来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