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景隆的信心开始动摇,北平战局陷入僵局之际,身处大宁府的朱棣,表面上与宁王朱权兄友弟恭,实则暗中盘算着如何将十七弟麾下的八万兵马收入囊中,尤其是宁王所率以骑射闻名、战力剽悍的朵颜三卫,那更是朱棣势在必得的兵力。唯有得到这些兵马,他才有机会解除北平之危,甚至击败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
朱棣表面上不动声色,内心却焦急万分。李景隆虽没什么真本事,可毕竟统率着五十万大军啊。朱棣把家眷都留在了北平,只留万余军士给长子朱高炽据城坚守。虽说有道衍在旁出谋划策,但朱棣也清楚,北平此刻的处境必定万分艰难。然而,若永平之危不解,他自己就会陷入前后夹击的险境。做出如此决策,实乃背水一战、死中求生的无奈之选。
久经沙场、经验丰富的朱棣心里明白,就目前自己的兵力而言,与南军对抗,胜算几乎为零。而且,建文帝这些年一直对他严加提防。去年十二月,朱允炆任命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和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随后又命宋忠屯兵开平,并调走原本归朱棣管辖的军队,以此来削弱他的势力。朱棣不禁感慨,若大哥朱标在世并继位,他定会安心做个贤王,做大哥麾下的征北大将军,为大明、为大哥开疆拓土。可这侄子继位后,是如何对待宗亲的呢?不但没有封赏安抚,反倒接连削去数位藩王的藩位,照此下去,迟早会轮到自己头上。
朱棣只能一边争取时间,一边积极筹备战争。为了争取时间,他先是装病,让建文帝放回自己的三个儿子到北平;之后又假借属下被朝廷处死为由,装疯卖傻。朱棣本想借此争取时间,暗中积蓄力量,没料到内部竟出了叛徒,燕王府长史葛诚叛变,暗中向朝廷密奏了他装病装疯的实情。事情败露后,早就对朱允炆继位心怀不满的朱棣,当即诱杀了前来执行监视逮捕任务的将臣,在道衍的谋划与建议下,朱棣决定以“靖难”之名起兵谋反。既然袁拱和道衍都说自己有皇帝命,那他便去争上一争这皇位。
起兵之后,朱棣先是夺回了北平,接着又大败奉命征讨的耿炳文,收拢降兵之后,总算有了数万军队。随后,朱棣得知李景隆被任命为大将军,率大军北伐的消息。对于曹国公李文忠的这个儿子,朱棣自然是有所了解,而且对李景隆颇为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