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机翼可以变动,可呈角度偏转,使得飞机在飞行过程中降低飞机的激波阻力。
以f-14和f/a-18为例,f-14的最大飞行速度可以达到238马赫,而f/a-18却只有18马赫。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f-14的突防能力明显优于f/a-18舰载机,这基本上就是属于可变后掠翼的功劳。
而可变式后掠翼不仅能让飞机在高空获得高速优势。
与此同时,在低速飞行中,如起飞和着陆,后掠翼可将机翼变为较小的后掠角。
这样可以增强机翼的前缘升力,从而提升飞机的稳定性,提高整体效率。
不过,这种可变后掠翼技术,并非没有缺点。
虽然说,采用这种设计的飞机机翼可以向后偏转,从而降低阻力,提高突防能力。
但带来的问题却是维护成本高,结构复杂等严重的问题。
计上,可变后掠翼飞机的内翼段是固定的,外翼同内翼用铰链轴连接,通过液压助力器操纵外翼前后转动,以改变外翼段的后擦角和整个机翼的展弦比。
这样的设计使得结构复杂,重量大幅度增加,操纵也非常麻烦,故障率也比较高,维护费用更是比同类飞机高得太多。
更要命的是,这种设计的飞机会破坏飞机的隐身能力。
而在未来的空战之中,如果飞机没有隐身性能,在面对诸如f22、j20等五代战机时。
就算这些飞机的突防能力再强,也不过是对方的一盘菜而已……
方宇不是不知道可变式后掠翼的种种缺点。
但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采用这种技术的逆火战略轰炸机,这也是有他自己的考量的。
第一,方宇他没得选。
在刚刚立项的时候,方宇不是没考虑过制造轰6、图95、b52这种亚音速轰炸机。
毕竟,虽然这些轰炸机速度慢,甚至有些老旧了,但在自己生活的那个年代,鹰酱、毛熊和龙国,都还在使用。
足以说明,这些老兵的可靠性。
但,后来方宇才反应过来。
之所以这些国家,依然在用这些已经服役了五六十年的老兵,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