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之前,早已经有杂交玉米。
性质差不多,难度却是天差地别。
因为水稻粒本就迷你,又是自花授粉的作物。
往往水稻的花药在伸出内外颖之前就已经开裂,花粉落到自家柱头上完成授粉,完全不需要外来的花粉。
二分地里的水稻因为种种原因,生长速度并不一样。
有的才开花,有的已经到蜡熟期。
沈清棠先找到还在开花的水稻,也就是所谓的母本,先拿剪刀把稻穗上已经完成授粉的穗粒剪掉,剩余的穗粒剪去三分之一露出里面的柱头。
再拿过刚剪下来的野败也就是父本,把已经开过花的部分稻粒剪掉,留下正在开花的部分,把花粉抖在母本的柱头上。
为了以防其他花粉对人工授粉的水稻干扰,再把折好的纸袋套在刚刚授粉的两穗水稻上。
纸袋多往根部套一些,以防水稻上半截过于脆弱,万一折断就功亏一篑。
另外还有把水稻上的长叶贴在纸袋的外面用细绳捆在水稻枝干上。
水稻叶比较有韧性,虽然不能起支撑作用,却能帮助稻杆扛风,同样也能避免下方进入昆虫或者其他花粉。
最后,再把原本开口的纸袋上方稍稍一折,让整株稻穗完整密封在纸袋中。
纸袋上做好标记。
杂交水稻最重要的一步算是完成。
其实杂交水稻最难的部分就是找野败。
袁爷爷看过十四万稻株才找到的第一穗野败,难度可媲美买彩票。
能不能成功杂交相当于买第二次彩票。
完成授粉过程则相对没什么难度和技术含量。
沈清棠一口气完成人工授粉,才扶着腰站起来,抹了把额上的汗。
第一次彩票她已经中了,祈祷还能继续走好运中第二次。
杂交水稻能不能成功,沈清棠不知道,不过这一天倒算好运连连。
她上午刚找到一株野败,下午沈屿之和沈清柯成功拉着六张猪皮回来。
早晨送完猪皮冻后,父子俩分头行动。
沈屿之去找沈炎,两个人打探出收猪皮的衙役是谁,又悄悄找过去,五十文钱买了两张猪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