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四十七年正月十三日,朱翊钧再次收到杨镐的加急奏疏,称大军己集结完毕,各项部署己准备就绪,三军士气高昂,可以一战,定于二月二十一日出兵。
这封奏书上,不仅有杨镐的署名,还有李如柏、杜松、马林、刘铤的署名。
千里出兵,作为一军主帅,杨镐是有临机处置之权的,因此这份奏书并不是向朱翊钧请示,而是向他通报。
朱翊钧经历了宁夏之役、播州之役、朝鲜之役,每一役都赢得无比艰难。
尤其是朝鲜之役,损兵数万,折将近百,耗银逾七百万。
若不是丰臣秀吉老贼突然暴毙,还真不知道该怎么收场哩!
正是因为朝鲜之役国力大损,才给了努尔哈赤趁势崛起的天赐良机。
对于这一次辽东之役,朱翊钧心里十分发虚,然而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他在心中暗暗祈祷,希望这一战能够顺利告捷。
而在千里之外辽东,各路人马正枕戈待战。
刘铤、杜松雄心勃勃地准备着决一死战。
只是他们万万想不到,等待他们的,除了严阵以待的明枪,还有防不胜防暗箭。
猎猎西风卷起旌旗,在空中飘扬,战马嘶鸣,一场决定大明命运的战役即将打响。
在赫拉木图,努尔哈赤也将他的儿子们召集在一起,排兵布阵。
皇太极建议将老弱妇孺撤离赫图阿拉,被努尔哈赤一口否决:\"大战还没开始,就示弱了,这仗还怎么打?\"
皇太极道:\"明军号称四十七万,最少也有十万之多。正西方向,从清河堡到赫图阿拉只有不到一百里,而且道路平坦宽阔,纵马一日可到,如果明军合兵一处,敌众我寡,难以抵挡,赫图阿拉就危险了!\"
努尔哈赤毫不在意地说道:\"这个你就不用担心了,辽东山路崎岖狭窄,根本没法走十万大军,杨镐必定分兵四路,分进合击。\"
皇太极问:\"清河堡到赫图阿拉道路虽狭,但走五六万大军是没有问题的,倘另一路出抚顺关,直趋萨尔浒,界藩城尚未修筑完成,如此两面夹攻,使我顾此失彼,何以应对?\"
努尔哈赤答道:\"杨镐不会这么打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