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段则从镇北关一路南下,直抵靠近朝鲜边界的九连城,是明朝与女真的边界线。
整个辽东边墙之内面积达八万平方公里,是东北地区最温暖、最肥沃、开发得最好的区域,在那里生活着数十万汉人。
而在边墙之外,则生活着蒙古人、女真人。
朱棣深谋远虑,却架不住子孙不争气。
从朱厚熜开始,辽东边墙就久不得修缮,更兼蒙古人女真人一再冲击,许多地段损毁严重,大部分堡塞都无人驻守,漫长的防线上出现了一个个缺口。
尤其是朱翊钧殆政三十年,辽东边墙的东段几乎被毁弃殆尽,墙砖被人扒了偷走,努尔哈赤进出边界比踩自家菜园子还要随便。
萨尔浒之战后,明军收复了抚顺关、鸦鹘关两座大关。
熊廷弼审时度势,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
用三年时间,重建辽东边墙东段。
将从北到南一字排开的镇北关、广顺关、抚安堡、抚顺关、散羊峪堡、鸦鹘关、苇子峪、碱场堡、孤山堡、瑷阳堡、新安堡、九连城等十二座大型堡塞,打造成十二座坚固堡垒,每座堡垒派八百至三千人驻守。
熊廷弼信心满满地表示——
只要这一个计划能够完成,就能隔绝建州女真与东蒙古各部的联络,并且能将建洲女真牢牢封死在东段边墙之外。
然后,对建州女真实行全方位无死角的禁运,不让一粒粮食、一尺布、一斤铁流入。
只要能坚持十年,建州将不攻自灭。
熊廷弼算了一笔账——
辽东军十万人,每年开销一千万两白银,三年共需三千万两;修建辽东边墙东段共二百五十里,约需八百万两;两项合计三千八百万两。
耗费虽然极其巨大,却是一项为千秋开太平,为子孙谋永福的不朽基业。
只要朝野上下同心同德咬紧牙关坚持三年,东段边墙堡塞修竣之日,即是建奴的末日。
熊廷弼向兵部写报告,提出这一构想。
兵部尚书黄嘉善嫌他多事,回信说:
"照你的计划,辽东镇一年开销就高达一千三百万两,其余八镇喝西北风吗?辽东边墙要修,长城就不要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