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数万学者授权的数据,进行反复调整!”
“具体的计算细节我不能公布,属于商业机密,但可以明确保证,绝对不是简单粗暴的加分,而是有一套非常复杂的计算逻辑。”
“举例,前面说的学历部分。”
“大模型会分析一所学校的各种科研产出数据,比如论文影响因子、商业落地新闻、师资力量,通盘分析后得出一个估计值,确定这所学校的学生大概是什么水平。”
“但同时,这种分析会不断调整。”
“比如一所野鸡学校,前几年几乎毫无科研产出,大模型对这所学校的评价会很低,赋予这所学校的学生一个较低分数。”
“但如果这所野鸡学校,突然间聘请了名教授名专家,实验室里开始产出高质量论文,或毕业的许多学生突然考进前科大里去了,大模型会敏锐注意到这种变化,并不断上调对这所学校的评价。”
“对这所学校的评价上调之后,相关学生的评分也会微调,包括在校学生和毕业生,学生们分数上涨后能拿到更多科研投资,产出更多科研成果,于是个人和学校的分数再次上调,形成良性循环,不断进步!”
“这种大模型计算,不仅仅针对学校,科研院所、荣誉头衔等各种因素都会考虑进去,反复调整验证。”
“举例,诺奖,我们在调试大模型的时候,发现诺奖并不是一个好因素,反而在逐渐走低,甚至会成为负面影响,为什么?”
“因为诺奖往往是颁发给几十年前的成果,领奖者大多是老人,早已脱离科研一线,丧失研发能力,去做管理工作或四处走穴捞金。大模型分析了诺奖得主的论文后得出结论,多数诺奖得主在获奖后,学术生涯也接近结束了,自然分数会持续降低。”
“但这也不绝对,譬如我和相晓桐,我们的年龄比诺奖得主的平均年龄低几十岁之多,因此输入诺奖数据后,大模型并未过多下调我们的分数,只下调了一点点,因为从年龄判断我们还有搞科研的精力。”
“说了这么多,只讲了大模型运行机制的冰山一角。”
“常言道举头三尺有神明,星际科研大模型类似于一个全能全知的神明,它会贪婪地不断吸收整个科学界的数据,用大量计算去观察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