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攻击400公里高度的空间站以及大量遥感卫星,尤其很多军事用途的高分辨卫星都在这片区域,因此也要重点部署打击力量。
针对低轨道穿云,相晓桐的模型考虑了一大堆因素。
高度过低时,穿云会受大气影响损耗寿命,导致故障率高发,暂时套用相关卫星的故障率估算,还得等大量投放穿云后根据实际效果调整数值。
同时,这一高度太空垃圾相当密集,太空站太空城都要配备发动机避让高速垃圾,因此这一高度的大型穿云也必须额外加配发动机。
如果加配霍尔电推发动机,要额外计算电推发动机的耗电量,如果配备传统的化学推进剂,则要计算推进剂补给和发射成本。
接下来是中轨道穿云,在近地轨道和静止轨道之间,五千到两万公里高度。
这一高度也有重要目标,gps!
定位导航功能的卫星都徘徊在这一高度,战时无疑也是第一批次的打击对象,荡平定位导航卫星意味着众多远程制导武器无法使用。
同时这一高度还游荡着众多高通量卫星,通俗来说就是传统通信卫星的大爹,如果只顾着打传统通信卫星,打一大串也不如干掉一颗高通量卫星的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