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葱姜水里捞出来的白水煮肉,晾凉了直接切成厚片,就叫白切肉。
它就不像红烧肉那样,又要煎又要炒又要焖,一顿折腾。
切块完毕,摆个盘就可以端上桌了,之后沾酱汁吃,吃的就是一个原汁原味,鲜嫩清甜。
白切肉原本是沪市的一道传统的本帮菜,主打的就是一个清淡爽口,配一碟虾子酱油,直接蘸着吃。
不过,在粤省这个热衷于白切鸡鸭,白切一切的地方,白切肉简直就是粤省流落在外的非亲生孩子。
当即接了回家,好生养着,逐渐养成了粤省特有的风格。
粤式白切肉和沪市白切肉,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蘸料的不同,白切肉的制作大差不差。
与沪市纯蘸酱油不同,粤式有它钟爱的沙姜和蒜蓉,淋上热油,再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香菜葱花,就完全变了一种风格。
白切肉就像一张上乘的宣纸,它本身品质就极佳,让不同风格的书法大师在纸上挥毫落墨,不论是柔美的簪花小楷,还是流畅行书,狂放草书,皆能完美匹配。
不信,你看与粤省相邻的广西,那里每逢摆席也有一道白切肉作为冷盘。
广西嗜辣,喜酸,所以他们吃给白切肉配的蘸碟又是另一种调调。
葱花,蒜末,小米辣,加上小半块桂林三宝之首的桂林腐乳;
淋上醋,浇上肉汤或者热油,搅拌在一起就是当地特色蘸碟。
夹起一块白切肉往里蘸,喜欢清淡的便蜻蜓点水,口味偏重的就水牛滚泥塘;
吃进嘴里,无不是在尝到肉香本味之余,再品出酸辣咸香,加上腐乳的独特风味,简直美到极点。
再远一点,位于西南部的川蜀地区,有道相似的菜叫“蒜泥白肉”。
前面处理肉的步骤都类似,只是切片的时候切成薄片,酱汁也不必额外蘸,摆盘之后,直接淋上去。
川蜀地以辣椒红油出名,那酱汁就必然少不了它;
再放入蒜蓉,盐,香油,酱油,味精,在小碟子里搅拌均匀,随意淋到肉上,这道菜就成了。
不必抓匀,要的就是每块肉淋到的酱汁有多有少,有浓有淡,这样就能满足不同人的口味。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