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同志也都有人陆陆续续的回到自己曾经的工作岗位

    变化实在太多,只要看报纸,关心时事的人都能发现,只是这些事不是他们能参与进去的,朱记者身后还有自己一家人要养,并不想掺和进这些事。

    两个人在槐荫大队吃过同一桌子的饭,睡过同一张床,早已有了超乎寻常的友谊,侯记者一听朱记者这意思,他顿时有些颓败。

    “小候同志,你也有一家人,有些事不是咱们这些小人物能掺合进去的,你听报社的话去报道可以,我却不行,我没有报社的命令,没有立场,私自过去性质就不一样了,就连你,到时候写报道的也得小心谨慎的来,变天不可怕,可怕的是变天前夕,你要牢记这一点,咱们都是小人物”

    朱记者语重心长,拍了拍朱记者的肩膀:“千万别过界,咱们做记者这行,当初因为摆不正自己的立场,被戴帽子下放的也不少。”

    “朱同志,你的意思我都了解,当初那些前辈被批判的时候,我还是个学生,但我私心里觉得他们并没有错,国家病了,他们指出来,这是他们勇敢英雄的表现,但是总有一天,国家的病会好的,他们也会重新得到认可,那些被戴上的帽子也总会被取下,我相信会有这样的一天。”

    本来是满含希望的去,回来的时候情绪去有些低迷。

    年轻的侯记者对自己选择的路从不后悔!

    从市里坐车回到县里,不过就是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可是从县里到槐荫大队,侯记者却用了好几天的功夫。

    等他真正收拾好自己的心情,下定决心去槐荫大队,准备采访谭媛的时候,却得到消息展销会并不由谭媛负责。

    侯记者打从心底里有一股深深的无力感。

    负责展销会的不是谭媛,他自然也就换了采访对象,这无关乎侯记者愿不愿意。

    只不过张副会长却比谭媛更难采访,侯记者想找也找不到人

    找不到人的侯记者有些沮丧,心底的无力感又加深几分,好在张副会长最后自己送上了门,这才让侯记者这次的任务没能夭折。

    可怜的侯记者的经历谭媛一无所知,有了张副会长的支持,谭媛拿着鸡毛当令箭,在染布厂顺利的拿到了那些被染坏的布,布料或多或少有些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