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给我妈坐月子的,结果后来不就是我大舅妈来了,吵起来了嘛。现在我奶奶还蹲芭篱子了,他们两口子不得记恨我一辈子呀。我都不敢回家,何况我妈?”
“哎呀……不能不能。”赵廷明摆摆手:“好歹也是长辈对不对。你爷爷奶奶,咋能和你生气?咋能记恨你呢?没有的事。”
赵大鹅直摇头:“我才不信。要是别人我还信,但是我奶奶爷爷他俩,我可不信。我们家的事,和大爷爷你们家的完全不同的。大爷爷你们家有五个姑娘,一个儿子。但是儿子是小儿子,而且考上了大学,马上就要毕业分配工作了。我大叔念书的钱,很大一部分都是他五个姐姐集体出的。”
这一点,赵大鹅很清楚。赵廷明有五个闺女,但是五个闺女都不怎么吃香,家里几乎没有帮衬什么,反而赵廷明能供得起一个大学生,而且家里不那么贫困的理由就是——赵廷明夫妇,强烈要求自己的五个女儿,都要伸出手来,帮衬自己的兄弟。虽然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种做法很自私。但是,实际情况就是如此。
东台子村没什么大款,也没什么特别富裕的家庭。这个时代,能供出去一个大学生的难度极为大。不说想法上的问题,单单是一个经济问题,就是一座大山。
读书不一定花太多的钱,但是就算不是很多,可是对于很多农村人养的孩子,十七八就不读书娶媳妇生孩子来说,一个大学生不仅要读书花钱,而且对家里没有任何帮助,这简直就是双重压力。
而且这个时代,营养很差。很多人的身体并不是特别的好。这和后世远比不了的。后世的人,到了七十来岁的老头,仍旧可以从事体力劳动。但是这个时代,六十几岁,还真就做不了什么庄稼活了。赵廷明就已经没有办法干太重体力活了。家里春种秋收,多数是郭氏干活,剩下就是五个女儿女婿帮衬着。
赵廷明这么做的好处就是,自己的经济负担不是特别大。家里不至于被掏空。日子虽然不富裕,但是不至于特别艰难。
当然坏处就是赵廷明的五个女儿家,生活的也都挺拮据的,并不富裕。所以五个姐姐,对于赵廷明的小儿子的帮助是巨大的。
反过来,赵大鹅家就不一样了。
“我爷爷奶奶偏心眼到了极致了。我大姑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