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谨央隔天上晌收到消息。

    大阮氏传消息来时,她刚巧坐在花厅里训示下人。

    刘嬷嬷手中捧着装有下人身契的匣子,严肃地扫视全场。

    “签活契与死契的分别站两边。”

    下人们自觉地分立两边。

    “镇国夫人府与汝南王府从此一分为二,跟随王爷的人都已经去了老宅。

    咱们府上主子大减,并不需要这么多下人。

    夫人对此另有安排。

    首先,与王府签活签,并想要离开府邸的,站出来。”

    下人们一听这话都忐忑不安起来。

    好些人哪怕签活契也不愿意离开镇国夫人府。

    生怕夫人不要他们,要赶他们走。

    签活契的下人中出来十来个,他们有的说要回乡成亲,有的要照顾儿女,正好借机离开。

    宋谨央不予计较,一律放行,每人发放十两纹银,将这些人的身契挑出来,统一交到官府备案。

    离开的下人领了赏银,感恩戴德跪地磕头,欢欢喜喜地离开了。

    刘嬷嬷继续说话。

    “余下各院的人,有愿意去老宅的站出来!我会将你们的身契整理出来,交给王府管家。”

    竟然无一出列。

    刘嬷嬷像是早就算到般,也不诧异。

    “余下之人,可有愿意去庄子、铺子,甚至离京的?”

    下人们面面相觑。

    去庄子、铺子他们都知道,可离京是怎么回事?

    “夫人的根在北疆,她早晚会离开京城,回到北疆,她需要有人前行一步,替她打理府邸,料理北疆的生意,可有愿意的人?”

    众人仍不明所以时,前院的几个小厮站了出来。

    “夫人,我等愿意去!我等本就是孤儿,若非夫人收留,只怕早就冻死街头。对于咱们来说,夫人在的地方就是故乡。我等愿意先行一步,替夫人去打理北疆的府邸。”

    刘嬷嬷满意地点了点头。

    下人们都很犹豫,毕竟北疆太远了。

    人生地不熟的,哪有在天子脚下自在?

    “愿意去的去,不愿意去的,绝不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