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不快,最好不要做不该做的事。”
有点儿小心思的村里人,听到这话皆是不敢有心思了,他们可不想得罪程先生。
柴家的事,并未在村里掀起多大的波澜。
反倒是柴家的产业可能会充公买肉吃,引得家家户户激动,那可是肉啊。
随着木家秋收的即将结束,木家盖新房的事提上了日常。
朱氏和钱氏正在做红薯发糕,婆媳俩商量着要请哪些人来盖新房,又要做哪些事。
木宝宝坐在灶台那烤火,等着灶台里的烤红薯。
今天大叔带哥哥们到山里去了,大叔说今天走的路会有点儿多,便不带她去,以后再带她进山。
“娘,我瞧着就请咱们村的人建新房好了。”钱氏说了自己的看法,“正好咱们看看,哪家合适一起卖发糕的。”
朱氏想了想,道,“行是行。”
“问题是,要请哪些人家,不请哪些人家是个难题。”
“这件事处理不好,容易引起矛盾。”
钱氏是明白这个道理的,请了这家没请那家,难保那家会有旁的心思。
在这村里,和谁家关系不好,稍有不慎就会闹出不少事来。
“娘,这事咱们要不要请村长做主?”
“我想,有村长出面,可能会好办得多。”
朱氏道,“不好总麻烦村长。”
“奶,请大叔和师父帮忙呗。”木宝宝举起小爪爪,“有大叔和师父在,村里人肯定不会说什么的。”
她对这些不是太懂,多少是知道点儿村里人见不得别人好的。
朱氏和钱氏对看一眼,觉得请程先生和邓大夫是最好的。
这两位和她们家的关系好,比请村长帮忙要好得多。
“这样,等下我去找程先生。”钱氏手上的动作没有任何的停顿。
“我先跟程先生说说这件事,看他是否愿意帮忙。”
朱氏嗯了一声,“你跟程先生好好说说,我想程先生是愿意帮忙的。”
“正好你和程先生说说,让他和邓大夫晚上来家里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