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长孙无忌闻言皱起眉头:“老夫还得谢谢你?!”

    “那是自然。”李义府闻言眨了眨眼睛:“您可别忘了,我家殿下要去平西突厥,为的是生擒肆叶护可汗和乙毗射遗可汗——而这样的功绩,是足以让陛下前往泰山封禅的。”李义府说到这里时,他注意到长孙无忌陡然瞪大了眼睛,甚至整个人都开始往后倒退了两步。

    “混账东西……混账东西!”长孙无忌现在是真的明白了:“合着你们在这里等着老夫?!”

    如果事情真按李义府说的那样,楚王成功灭掉了西突厥,那么加上先前的西北之战,这样惊天的功绩自然足以让李二陛下前往泰山祭天。

    而这祭天事宜,是由礼部负责的。

    这看起来似乎是个很美的差事。

    但事实上,届时一定会有人对封禅之事提出反对。

    因为皇帝封禅泰山,会将他在民间的声誉抬高至顶点——但山东士族也好,关中世家也罢,却不见得愿意见到这一幕。

    所以,到时候代表他们利益的官员,一定会用冠冕堂皇的理由劝阻陛下不要封禅。

    而陛下显然也能看清这一点,可奈何他是当事人,不好亲自下场,那么推行封禅的重担,或者说对此事进行重要表态的礼部尚书,就成为了最悲催的倒霉蛋。

    因为你不管支持哪一方,被你背弃的那一方,都有能力要你的命!

    想通这其中的关节后,长孙无忌可谓是“转瞬之间,汗如雨下。”

    “赵国公,您也别觉得如今您是尚书右仆射,在下届时就拿您没办法了。”李义府现在也懒得装了,他只是拿手指敲了敲自己的乌纱帽:“赵郡李氏都知道在您和窦氏之间,他们该选择偏向谁,所以我想,如果将来有需要,绊倒您真不是什么难事,毕竟您本身也不够干净,不是么么?”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长孙无忌此时已经不敢再小看眼前的年轻人了。

    “您反复骑墙,左右押宝的作风,这满朝堂谁人不知?”李义府闻言呵呵一笑:“雁过留声,兽走留痕,赵国公昔日的神机妙算,或许到了哪一天,便成了您的索命符——曾经太原王氏的某一位嫡系血脉,如今已经成为了我窦氏家臣,我们从他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