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来岁就能把五姓七望玩到“大残”的楚大王,就更知道该怎么办了——他会派人直接在当地贴告示,说此地父母官跟当地响马沆瀣一气,仗着自己是五姓七望的出身,无视大唐律令,在任上为非作歹,抢劫黄口小儿淌鼻涕的麦芽糖,调戏在地里种庄稼的老汉儿……
反正,楚王殿下不光要搞臭这种懒政官员的名声,他还要让其身后家族的名声一起被败坏。
而经过楚王殿下这么一折腾……
说实话,五姓七望也就是怒了一下——他们甚至连再怒一下都不敢。
然后,这帮受了楚王殿下的窝囊气的世家家主们,当即勒令族中为官的族人们,必须要对此引以为戒。
凡是事涉楚王殿下,尔等必须重视!
没办法啊……
楚王殿下的战力,大唐周围的这一圈异族已经替大家伙儿测试过了——那是有口皆碑的强大。
而楚王殿下的人品……也不用异族帮着测试——那是众所周知的卑鄙无耻……豪横到家啊……
至于楚王殿下的智商……当初那一百多石粮食的事情……至今也是他们不愿提及的痛……
另外,作为被楚王殿下磋磨的当地官员中,不是没有个别不服气的铁头娃,想着要告状告到长安去……
呵……可是这些人都忽略了楚王殿下的匪帮,向来都是“团伙组织”。
你辛辛苦苦到了长安,状子是早上递的,上午来接你的就是蜀王、魏王、燕王、梁王中的其中一位,而负责审案的则是太子……
反正三书六省都得了某位难得英明神武一回的昏君受益,不得插手此事。
哦,对了。一般太子审案,流程都会很快——直接大理寺雅座一位。
可是大理寺监牢的雅座,已经排到明年秋天了——所以头铁的倒霉蛋们最后都只能去刑部大牢。
而刑部大牢……如今总是隔三差五就会关进去一些酒后闹事的长安底层军官。
咱也不知道为啥这帮人犯了事不被关在京兆府狱和县狱。
更不知道这帮家伙是得了谁的口信——反正这群本身因为打架才进牢狱的莽夫们,坐监了还要打架,而且专门打这种喜欢去长安告楚王殿下状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