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江湖十三之风起 > 第六章 转道(2/5)
早年名为安隐山故,后被朝廷赐名净居寺,以后就一直沿用此名,寺为慈应禅师所建。慈应禅师出身庐陵安成刘氏,师从于惠能,时名为行思,甚得惠能器重。

    据闻当年南华禅宗惠能有感圆寂之际遂召行思并对之言说:“从上衣法双行,师资递授。以衣表信,法乃印心。吾今得人,何患不信。吾受衣以来,遭此多难,况乎后代,争竞必多。衣即留镇山门。汝当分化一方,无令断绝。”

    于是行思回到青原山净居寺开辟曹溪禅宗青原道场,此时行思已名为慈应,因惠能圆寂,青原山净居寺禅客云集,终成一派,行思终其一生弘扬禅宗道法但恪守祖训不立文字,其名并不显于世,其徒石头和尚希迁又传数代,曹溪青原禅宗一脉得已闻名于世,行思又得朝廷追封谥号‘弘济禅师’。

    净居寺流传记载行思跏趺圆寂于腊月十三,塔真身于寺,得谥号同时得赐建‘归真之塔’于净居寺后山之上,后人皆谓之‘七祖塔’,每年腊月十三都是净居寺一大盛事,净居寺为释门禅宗一大脉,每年到得此日甚为隆重。

    去年夏天大掌柜说在‘天狱山’寻到一处水源。‘天狱山’在庐陵城东北郊外,山势蜿蜒,奇石嶙峋,传闻山中有一平地方圆约一丈,有人尝于此习武练艺,若大力踏步于其上会发出擂鼓般的声音,于是有传言底下空洞,是能镇锁奸邪的鬼监,于是名之为‘天狱山’。

    ‘天狱山’泉石独特,曾有诗云:迢嶤天狱峰,高出南斗上。自昔采芝翁,托身此萧爽。扫石看云生,吟琴答泉响。已趋金门直,犹结丹霞想。

    大掌柜沿溪行,傍山麓,行至玉石垄坑,坑中有处断崖,约三丈余高,有瀑布飞流直下,水落潭中若迷雾蒙蒙,近之迎面凉爽宜人,潭约丈许方圆但不知深几许,水质冷冽,极适宜用来淬火。于是大掌柜在水潭附近寻到一处平地,到官府报备办妥了手续,雇人搭建了三间匠房。

    去岁冬至伊始,卢林与郭文郭武每季就要拉一批货物去一趟天狱山淬火。天狱山曾有临江窑,也有渡口,只是荒废了。卢林他们淬火后运到东昌镇发送,大掌柜和三叔联系打点好了,卢林和郭氏兄弟只需将货物交于对方,随着一起去东昌装船发送再回去。冬至去过一趟,春分去了一趟,夏至那趟送完没多久就随三叔出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