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的夫子去了,来了三位夫子,巳时到的,到了就直接带着黄云峰他们回临江坊去了。二掌柜说那边是章闽江去接人,昨天章闽江没来铺子这边,是一早要去接黄桥杨氏的夫子。这都是去年大掌柜数次来铺子匆匆忙忙去请人的结果。
听闻了这些,卢林也明白大掌柜为了临江坊付出是毫无保留的,暗忖自己该做点什么,能够做点什么。
又过来三日,卢林铸出了一柄剑,如今卢林对玄铁的应用愈发熟稔了。卢林拿着刀剑去了茶楼,发现茶楼多了一个女子,看着不认识又有些面善,见过三叔才得知是衡山蔡姑的妹妹,来茶楼帮忙的,这些日子陆姨都不怎么下来了。三叔看过刀剑,觉得都不错,可以交差的。
次日正月二十,林老板说去临江府买的药材明天可到临江坊,让卢林带晓梅去配几百份药回来,这几天林老板带着郭文把王文英写好的字都刻好了章,把药材的纸张也定制的,明黄色的纸,盖上红印泥字,醒目又悦目。林老板对王文英这主意也是佩服得很,感叹说这偌大庐陵郡怕是没一个比得上这才女。
正月二十一,放了课,晓梅也一起在铺子吃的午饭,吃完了就去了临江坊。郭文没去,跟着林老板要在药铺这边把诸多事情理顺,从药铺开门以来,药铺的生意好了很多,每天都有三四十包的药卖了出去,近些日子还有下面县里的人闻名而来,治疗咳嗽和筋骨的药也都渐渐在城中被大家认可了,名字也是王文英取的,一个叫【顺气散】,一个叫【正骨膏】。光这两种药养活几个这样的【信源药铺】是轻轻松松的。如今药铺一日好过一日,林老板是多出了一些想法的,每天下午带着郭文忙碌着。
到了临江坊,卢林看见魏定一那边多出了几个人,问大掌柜,大掌柜说是安排护卫临江坊的人手。卢林想想也是,这么大的一个临江坊,没点防护还真不行。坊里章闽江这些天也招来一百多个人,去年回家的那些人回来也带了不少同龄乡里人来了,坊里已经有近五百人了。外围已经差不多住满了,都不再轻易招人了,要招至少要等到秋天那一批房子盖好。
如今临江坊在附近略有些名声了,私塾盖了六大间,还准备再加盖个八间。现在是六个夫子在教学,上午在私塾,下午学铸造,月钱也是到时就给。不时有人来问何时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