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之如阁道,载六七人,物出万斛。钦廉之西南,海多巨石,尤为难行。大船走近海,容易搁浅触礁。以前沿海行船的通道,变成了一条险路;再就是合浦入海的南流江水带着大量的泥沙,在海口沉积,日积月累,纵横的河道逐渐拥塞,海湾也渐渐变成平原,合浦就此渐渐衰落下去了。
合浦没落之后,海运转道到了岭南番禺,番禺也成为一时无两的大城,号称是珠玑、犀、玳瑁、果布之凑;待到五百年前胡人祸乱中原之时,岭南番禺也遭受了战事波及,损失破坏极大,此后海运繁城再转到了温陵;温陵繁华不过一时,朝廷因为西关和东关胡人之威胁,顾之不及,于是出现大量海盗,以及扶桑人烧杀抢掠,海运也就此禁了。
看到这些,卢林有些明悟了,范彦纯外放温陵,没有放弃过海船海运之研究,这多半是范先生的教诲了;范先生选定鹭岛离温陵也不远,不过两百里左右,而且鹭岛离瀛洲更近,驾船出海过去也不过一天左右,松江一带则要顾及扶桑海盗之患。
大掌柜写信应该是和三叔商量过的,知晓卢林要去鹭岛一趟,提及鹭岛之事,儋耳这处三叔提了,范先生直接否定了,以前平底船可以走,如今是不行了,船走海岸很危险,从儋耳走外海可以,这样就绕过了合浦一带了,直接可以往南去了,据范先生所知,第一站应该可以到达占城南边,靠近真腊了。
这些都是以前工部保存的典籍中记载的,至于海运如何行走,工部保存的也是数百年前的海图,不知如今有没有变化,大掌柜信中说及这些,写信是让卢林去了鹭岛问问郑溪厝这些人看看,他们常年在外海更熟悉一些。
造船之事,先在墨潭船坞制作江河运驶大船,招收熟练工匠和船工,同时培养工匠和船工,这些人漕帮和五湖水寨都可以帮忙,至于工部那边,范先生判断是会先造战舰,朝廷要开海运,首要就是清理海患,清除海盗祸害。大掌柜说这些事情,如今知道的人极少,尽量保密,去打听也不要轻易泄露出去,待得墨潭船坞造出了大船再说。
最后大掌柜在信中说及朝廷昭告天下之事,令牌朝廷会给卢林一块,这是安排好了的,卢林自己妥善保管好,不用给任何人。朝廷或许还有些安排和要求,大掌柜在神都时都答应了,只是朝廷当时没有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