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找到是很渺茫的,不知道自己的身世无所谓,如今是知晓了,又来了这边,肯定是要去找一找的。从这边一直找到冶城去,到八宝阁故地看看,然后就回临江坊,至于这一路过去怎么找,卢林昨夜就盘算好了,沿着海边走,有三百五十余里;在瀛洲陪着王文英那样挨村挨户的去打听,是个笨法子,但是卢林就打算用这个法子,一天走个四五十里,走个六七天也就差不多了。
要是这样也找不到,那也没办法了,他也尽力了,不可能无休止的找下去,那些是亲人,但是卢林从未见过,三叔说的也是二十年前的消息,就是说姓林,越州西边的渔村,二十年前的情况也不清楚,更不用说如今了。
出了温陵沿着海岸向北,不到二十里,就看见一个渔村,看着村里的房子,村民的生活似乎还不错,卢林找到最近的一户渔家,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应是常年出海打渔,肤色黝黑,略比卢林好一些;卢林开口问道:“这位阿叔,你们这里可有姓林的?”
那汉子说道:“我就姓林,你这小弟找姓林的做什么?”
卢林连忙掏出几十文钱递了过去,说道:“阿叔姓林啊,那就好,我是来找人的,就想问问,二十年前你们这里有没有姓林的嫁了女儿到汀州去了?”
那汉子说道:“二十年前?那会大旱,不知死了多少人,我那会还好没成亲生娃,不然也不知道活不活得下来,好多人家里都死了人,活不下去的都出去找食去了,去哪里的都有,当时村里也不过十几户活了下来,家家户户都死了人的。嫁人的没有,卖儿卖女的倒是不少,哪里来的都有,我们村没有听过汀州那边有人来过。”
卢林闻言猛然想起在刚到瀛洲时,听得郑溪厝介绍严振泉的时候是什么事情没有想到;二十年前越州大旱,赤地千里,严振泉找到郑溪厝后,招纳灾民去瀛洲开荒的,郑溪厝得益于此举措而在瀛洲立足。再想想,是啊,自己今年十九岁了,二十年前母亲和父亲成亲,次年自己出生。
二十年前越州大旱,遍地灾民,自己的爷爷卢老夫子应该是知晓情况的,而且自己的父亲得了癔症,在汀州一带怕是娶不到亲的,为了自家香火延续,因此想到来这海边了;不然的话,不是大旱灾年,平常人怎么可能让子女远嫁呢?从汀州到这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