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有六七百里,寻常百姓来回都是极为不便的。
爷爷卢老夫子对此事讳莫如深,也没和三叔说过什么,这本就是不太光彩的事情,一个颇有名声的老夫子,做了这种事情,也是难以启齿的,虽然是你情我愿,自己爷爷也有趁火打劫之嫌,传出去就不太好听了,一世声名也会毁于一旦了。
卢林想到了这些,就仔细问了问这林姓汉子附近的一些情况,对于郑溪厝告诉他的那些情况,应该没多少用了,那些地方郑溪厝和严振泉都是去招纳过灾民的,能够招纳的都招纳到瀛洲去了,自己母亲家这渔村怕是没有遇见郑溪厝他们的,是和自己爷爷搭上了的。
约莫过了一刻钟,卢林谢过这林姓汉子,继续前行,这附近二十里左右的情况这汉子都算了解,二十年前这汉子也是十里八乡的好后生一个,不然也不会活到如今,这一带是没有林姓人家嫁了女儿去汀州,或者说是没有汀州人来这边买卖女子的。
多了解了一些情况,卢林找寻起来也多了一些方向,只是一连三天都没有获得任何有用的消息,不过对于这些渔民和越州的情况多了一些了解,林姓应当是越州一带第二大姓了,比林姓更多的是陈姓,号称是:陈林半越州、黄郑排满街。
越州陈林黄郑等大姓宗族祖上都是北方大族迁徙过来的,千年前的王朝末年,天下大乱,胡人侵乱中原大地,士族公卿相继南逃,世家大族也都纷纷举族南迁,史书记载是有数百万人之众;传说是陈姓、林姓、黄姓、郑姓这四大姓宗族为主,先入越州建安、冶城定居,而后渐向温陵、鹭岛沿海扩散。自此后千百年来数次动荡,都有世家大族不断南迁,史书记载称之为衣冠南渡。当时北方中原繁华富庶,南方地广人稀,北方世族大家的南迁,也造就了南方繁荣昌盛。
这些都是卢林这三天得知的一些情况,很多都是渔村村民家中族谱记载;卢林也看过一些,都是差不多文字:时序越千年,胡人乱华,朝纲倾裂,战祸频仍。生灵涂炭,颠沛游离,人慌慌而游走,风飒飒以南迁,举家携儿带女,跨黄河、过长江,万里迁徙,天远路长
卢林看过是觉得有些不太可信,他在书院曾经听夫子说起过千年前衣冠南渡之事,当时应该是留在江左两淮一带,江右这边也仅仅是到了庐陵城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