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暴君崇祯,杀出一个日不落帝国 > 第223章 辽番覆灭(2/3)
检摆摆手:

    “百人一堡,这每堡还要配备十个明军,五十个从关内搬迁过去的民团!”

    “他们想要闹事,也得要有那个胆量,而且把这些人打散,圈禁在一个地方,一旦一个地方生乱,立马就有大批明军赶到镇压,根本不足为虑!”

    “而且这关外虽然眼下看,是个苦寒之地,可一旦开垦出万顷良田,那可就是我大明的大粮仓,乃是宝地中的宝地!”

    “故而日后还要想办法,把关内的流民组织起来,全部迁徙到关外,如此一来,日后的关外,就是咱们汉人的天下!”

    闻言,众人这才明白朱由检的用心良苦。

    “陛下此计甚妙啊,移花接木,不费吹灰之力,潜移默化,就把这关外沃野,变成了我大明的家底!”

    “先朝历代祖宗没办成的事情,让陛下给办到了!”

    “这么多的满人,顶多二十年,就能把整个关外的荒野开垦出来,到时候咱们也移民的差不多,二十年后,这么多的地,得产多少粮食?”

    朱由检望着关外的北方,目光深邃,开发东北,这就是一个大工程,大战略。

    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重点,以及后期清朝百姓民不聊生,所谓康乾盛世百姓一个裤子传三代,终究的原因,还是生产力和粮食产量问题。

    如果明末动荡能够避免,如果满清没有入关,那么极大的可能,就是明朝完成工业革命以及商业革命。

    但是可惜的是,清朝入关之后,前期的大屠杀以及战乱,遏制了一段时期的人口发展,后期因为一些海外粮食作物的引进,粮食产量稍稍提高。

    但是物质极度匮乏的问题一直存在,所谓的康乾盛世,也只不过是粉饰太平。

    人口的增长,物质的匮乏,加上满清遏制汉人,最终导致了全民低识字率,走到大街上九成九的人都是目不识丁。

    如此一来,何谈发展经济,何谈社会发展,生产力发展?

    不过现在不一样了,有了这东北大粮仓,粮食的问题就能彻底解决,加上从海陆商贸引进的各种作物,辅以工部的育种,粮食产量的问题就不用再担心了。

    而且在战略纵深上,辽藩一解决,辽东全都是汉人,那今后的北方,游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