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先前平鞑患,定流贼,战功赫赫,算是少有得到边军认可之人。
但将领中不少人属于勋贵派系,依旧冷眼看着。
吴同尘也不在意,脑海中浮现出一路所见。
鞑子趁着大明灾年频繁,内部糜烂,屡次南下,如今边镇多有军民遭遇变故劫掠,混乱不堪。
他看到很多将士小卒面容憔悴,几乎瘦成皮包骨。
这并不奇怪。
如今大明朝廷主张先安定流贼,之后再处理鞑子。
尤其是袁崇焕身死之后,五年复辽也为人耻笑,边军境况愈发艰难。
勋贵党派从兵部到布政司等多有安插耳目,每逢军饷下发,便上下其手,许多底层将士甚至已经六七个月不曾发下粮饷,怨气深重。
得知吴同尘前来,为代发粮饷,各边堡将领眼前一亮。
虽然他们不能从中捞钱,但手底下总归不会因为缺乏粮饷生出兵变。
至于从红袍银号代发偿还,更不是他们应当操心之事。
契书签订,牛小二当天便忐忑前往边镇。
当真带着两斤腌肉回来,许多小卒看着,神色激动,攥紧拳头。
“这次总算能吃饱饭了,而且以后家里日子也能好过许多。”
“三府总督,多亏了这位魏大人啊!”
彼时黄公辅就在东昌府红袍银号总号后堂。
听着前面传来熙熙攘攘之声,一时眼底兴奋。
“大人,按照之前吩咐,如今已经将消息传递出去。”
“大同府以北,发现大批商户商队遭遇截杀。”
“现在那些北地来的,边关来的商户,全都在红袍银号门口排队。”
“只为躲避马贼山匪,还有流寇截杀。”
“加上货物和人双保单,一日便有九十万两边关商户银两入账。”
管事很激动,但黄公辅却没有得意,眼底只有震撼。
脑海中浮现出那个处变不惊的青年身影。
短短数月,民心军心再度稳定,为红袍银号根深蒂固打下基础。
那位里长,可谓精才绝艳。